紧急通知:全球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对人类福祉持续恶化!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3-26

编者按:日前,联合国环境框架下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简称IPBES)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生命形式的基本多样性,在各大区域持续恶化,大幅降低自然造福人类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180326164916.png

IPBES平台是根据决策者要求评估生物多样性状况与为社会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政府间机构。中国绿发会是其被认可的观察员。绿会秘书长撰文介绍绿会“环境公益诉讼”项目与相关案例的动态信息曾在该平台刊登。此项报告具有里程碑意义,显示生物多样性在全球的持续恶化这一令人担忧的趋势危及世界各地的经济、民生、粮食安全和人类的生活质量,预警性地提出当前人类对保护与恢复自然福祉所面临的选择。现将报告内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的同时,也为引起对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的认识与关注。

该研究是由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的550愈位顶尖科学家在过去三年里对地球上除了两极和开阔海域以外的美洲、亚太、欧洲与中亚,以及非洲四大区域开展的科学调查。在每个区域,除了一些人类可以汲取教训的例子以外,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造福人类的能力正在由于共同的压力而退化、减少或丧失——生境的压力;过度开发和对自然资源不可持续利用的压力;对空气、土地和水污染的压力;外来物种数量的增加和影响,以及气候变化的压力等。

如果目前情形“一切照旧”,到了2050年,美洲的气候变化将会是生物多样性的最大负面增长影响因素,可以与对土地使用变化带来的压力相提并论。

非洲极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这将对经济上处于边缘地位的人群造成严重后果。到了2100年,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半数以上的非洲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丧生,非洲湖泊生产能力下降20-30%,植被种类大幅度下降。海洋和沿海生境对非洲人民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贡献。但是主要由污染和气候变化导致对珊瑚礁系统的破坏,对渔业、粮食安全、旅游业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皆具深远影响。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使亚太地区从1990年至2010年间的快速年均经济增长7.6%,超过了45亿人受益。然而这种增长反之又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不同影响。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从极端天气事件和海平面上升,到外来入侵物种、农业集约化,以及废物产量和污染的日益加剧。

报告强调,气候变化和相关极端事件对亚太地区特别是沿海生态系统、低洼沿海地区和岛屿构成巨大威胁。气候变化也影响着物种分布、种群规模,以及繁殖和迁徙的时间。森林、高山生态系统、内陆淡水和湿地,以及沿海系统被认为是受威胁最严重的亚太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与数量的日益增长被强调为导致亚太地区生态系统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最厉害的驱动因素之一。

欧洲与中亚地区的一个主要趋势是日益加剧的传统农业和林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退化。也有例子证明可持续的农业和林业做法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之于人类的福祉有益。在欧洲与中亚,对土地的传统使用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与自然机制的充分性和经济可行性息息相关。

IPBES执行秘书安妮·拉里戈德里(Anne Larigauderie)博士对此的评价是:“这四大区域都不具备优先考虑可以阻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自然对人类福祉持续恶化的政策和行动,这严重危害了所有地区以及几乎每个国家实现各自的全球发展目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2011-2020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及其《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以及《巴黎气候变化协定》,都取决于我们的自然环境在其多样性和复杂性方面的健康和活力。对于实现这些承诺和造福人类来讲,采取行动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至少和与全球气候变化抗争一样重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对此次报告的总结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旨在‘不让任何人掉队’。如果我们不保护和珍视生物多样性,我们将永远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当我们侵蚀生物多样性的时候,我们影响到食物、水、森林和生计。但是要对任何挑战迎头而上,我们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联合国环境署为这次报告的产生感到自豪。对生物多样性科学和本土知识的投资,意味着对我们人类和想要的未来进行投资。”

报告原文详见链接:

https://gallery.mailchimp.com/5da0fed71c7e4399fb28ab549/files/867bde03-d799-4ba9-b577-630e0fa32eda/20180323_IPBES6_Media_Release_Regional_Assessments.pdf

(图片均来自:IPBES)

文/牛静美  审/Shuya  编/Angel

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原文链接: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4806.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生物多样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