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羌塘地块中侏罗世古地磁演化过程的约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7-22

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演化及闭合伴随着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的汇聚-碰撞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形成,并在亚洲大陆内部造成了大量的陆内构造缩短,导致青藏高原中部在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前达到一定的海拔高度,形成青藏高原雏形。因此,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演化及闭合过程对重建青藏高原古地理格局和探讨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孙知明研究员课题组及其合作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从南羌塘地块双湖地区中侏罗世布曲组灰岩获得了原生剩磁结果。该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南羌塘地块在中侏罗世位于34.6 ± 4.6°N的古纬度位置。通过综合分析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现有可靠的古地磁数据,取得以下主要认识:

(1)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期间羌塘地块处于相对稳定的古纬度位置,并未发生明显的纬向运动(图1);

(2)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中侏罗世时期的宽度为2600 ± 710 km (23.4° ± 6.4°) (图1);

(3)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自早三叠世至晚三叠世期间逐渐扩张,晚三叠世达到其最大宽度;晚三叠世后因拉萨地块从冈瓦纳大陆裂解向北运动,导致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规模逐渐缩小,直至白垩纪闭合(图2)。

以上成果限定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中生代的演化历史和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的聚合过程,为重建青藏高原古地理格局和探讨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wt_a82312020072281127_f6c151.jpg图1 羌塘地块、拉萨地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中生代古纬度变化图wt_a12302200722181127_fbc691.jpg图2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三叠纪-中侏罗世演化过程重建图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刊物Tectonics上(Cao, Y., Sun, Z.*, Li, H., et al. 2019. New Paleomagnetic Results From Middle Jurassic Limestones of the Qiangtang Terrane, Tibet: Constraint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Bangong‐Nujiang Ocean. Tectonics. 38, 215–232. DOI: 10.1029/2017TC004842)。

来源:dizhilixue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jA2ODM2NQ==&mid=2247484482&idx=1&sn=5861348c573965e598fcb0b3c1403998&chksm=e8dccf20dfab46364951062f6e461fdea30714dc34297bb1921f841f0b3a24172a2da749d315&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青藏高原 演化 地块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