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人才计划迎大调整:千人不能评选长江学者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9-26

上周末,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全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相比2011年公布的版本,新一版的长江学者管理办法有诸多亮点,包括明确退出机制、学术性荣誉性称号使用必须注明入选年度等。这份管理办法一经发布就引发了热议。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长江学者外,两院院士、万人计划、千人计划等重要人才计划在今年都迎来了政策方面的重大调整,包括院士开始实施退休、同一类高层次人才不再重复入选、人才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等。上述政策的实施,将对广大科技人员产生重要影响。

院士正式开始退休

院士是我国科技界的“最高学术称号”,当选者基本上都在各自领域取得公认的标志性成果,在业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院士”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退休机制,有的院士即便自己想退,所在单位也难批准。不过,院士不退休的现象在今年将得到改变。

2018年5月28日,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的工作报告中透露,国办已印发的《关于做好院士退休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稳妥有序推进院士退休工作。 

自两院院士大会后,各校院士退休工作得到积极推进。浙江大学在今年7月26日发布了一份《关于2018年7月退休人员名单的通知》,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祯祥和陈子元出现在退休名单中。此外,在8月份公布的退休人员名单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楚南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槱生也出现在退休人员名单中。据悉,上述四位院士均已经在80岁以上,达到了院士的退休年龄。

除了浙大外,贵州大学同样了发布了院士退休的消息。2018年7月30日,贵州大学发布《关于马克俭同志退休的通知》,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达退休条件,经研究同意退休。

8ceba9.jpg

此外,北大、华东理工大学等校也传出本校院士开始办理退休手续的消息,这也意味着两院院士退休制度今年开始逐步落实。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李依依在接受记者采访,曾表示“分批办理退休手续”是指根据年龄层次,以5岁为间隔,即先80岁,再75岁,最后70岁,分批依次办理院士退休手续。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相关文件,院士年满70周岁退休。

李依依院士说,等当下这些年届80岁、75岁、70岁的院士都办理完退休手续,以后院士年满70岁即可直接办理退休,“当然,如果还有能力,可以继续做,按相关规定申请延长退休年龄”。

千人、万人和长江学者政策大调整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启动,近几年高校人才争夺越来越激烈,各大高校的竞争已然日趋白热化,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是千人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近几年,这几类人才计划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今年比较特殊的是,这几类重要人才计划也都迎来了政策方面的重大调整。根据中组部发布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和最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具体的政策调整主要主要集中在几方面:

突出政治和师德要求。政治和师德要求是高校教师和科技人员的基本要求。不过,近几年高校教师中已经连续出现多例违反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的案例,政治和师德要求也将成为重要人才计划的首要条件。特别是长江学者,明确违反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将予以强制退出。

同层次人才计划将不再重复入选。高层次人才计划种类繁多、相互重复的现象是最近几类人才计划调整的重点。比如《“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中规定千人计划入选者将不能申报长江学者;2018年万人计划申报通知中,规定获得青年长江、国家优青,资助期内不得申请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此外,也有消息称,青年千人在2019年也将不能申报国家优青。

从上述几类人才计划申报新规来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千人计划创新人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几类重复性较高的人才将只能其中一种,四青人才(青年千人、青年拔尖、国家优青、青年长江)也同样如此。

人才计划向中西部高校和东北高校倾斜。不同地区高校人才差距过大的现象一直存在,而且近几年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这对中西部高校和东北高校未来发展非常不利。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近几年几类人才计划也加大了对中西部高校和东北高校的支持,今后这种支持力度肯定会越来越大。

具体包括长江学者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倾斜申报条件放宽;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原则上只允许西部和东北地区用人单位申报。

人才计划向人文社科领域倾斜。相比于自然科学领域,人文社科领域人才计划较少,获得支持的人数也少得多,因此增加人文社科领域人才计划数量也成为几大人才计划调整的一大趋势。本次千人计划项目中将“新闻传播学”纳入人文社科项目支持专业范围,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增加专门名额,长江学者中明确向哲学社会科学倾斜也体现了这点。

青年人才项目将获得更大支持。相对已经成名的高端人才,青年人才数量多、潜力大,将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更需要获得支持。从几类人才计划来看,国家将会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包括青年长江学者名额由前几年的200名左右增加到300名,万人计划也将适当扩大遴选规模。

明确人才计划的荣誉性质,避免与物质挂钩。近几年,随着人才争夺战的打响,各类人才计划获得者的待遇也越来越高,而且出现了无序竞争,对科技发展不利。避免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直接挂钩也将是几大人才计划调整的重点。

2.jpg

来源:青塔

 

长江学者 千人计划 李依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