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光子传输率取得重大进展,大大推进“量子互联网”研究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0-18

图片2.png

▲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每秒至少能产生3500万个光子的新型光源,这一成果将让实现利用光来成功传递保密信息的几率大大增加。

美国物理学网10月16日报道,在当今的网络世界,黑客的攻击对象包括从个人社交媒体账户到政府文件的一切领域,然而一旦量子通信成为现实,这一切麻烦和风险将在很大程度上被消除和规避。

量子通信利用被称为“光子”的光粒子而不是可破解的代码来保护所传递的信息。不过,目前单个光子能安全传送的信息量还很有限——该参数量被称为“秘密比特率”(secret bit rate)。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技术,能将“秘密比特率”提高100倍,达到每秒超过3500万个光子的传输率。这项研究成果于今年7月在网上首次公布,并于2018年8月8日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中。

按照这一发展方向,该技术最终会实现高比特率的传输速度,从而使打造超级安全的“量子互联网”成为可能。这种被称为“波导”(waveguide)的信息通道网络能够在具有处理量子信息处理能力的设备、芯片、地点或者传输方之间传输单个光子。

普渡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博士后研究员西米恩·博格达诺夫(Simeon Bogdanov)指出:“无论黑客的计算技术有多先进,根据物理定律,基本上不可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对这些量子通信通道进行干扰,因为在量子层面上,光和物质对各种干扰都非常敏感。”从技术来讲,利用光来发送信息是一个概率游戏:发送一个比特的信息需要尝试多次。一个光源每秒产生的光子越多,成功传输信息的速度就越快。

博格达诺夫(Simeon Bogdanov)继续介绍道:“一个光源每秒可以产生大量的光子,但是实际上只有少数光子可以被用来传输信息,而这就极大地限制了量子通信的速度。”为了实现更快的量子通信,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改进了激光束的光脉冲在人造“缺陷”中激发电子的方式——这也被称为晶格中的局部扰动——以及这种缺陷态如何一次只发射一个光子的机制。

普渡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的杰出教授弗拉德·沙雷耶夫(Vlad Shalaev)解释道:“(在实验中)我们已经证明了室温下最亮的单光子光源能做到这一点,而通常具有类似亮度的光源只能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实现此功能,这对于我们在室温下使用的计算机芯片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接下来,研究人员计划把这个系统应用于电脑芯片电路,这将会意味着把等离子体天线和波导连接起来,如此光子就可以被按路线发送到芯片的不同部分,而不是向四面八方辐射。

科界原创  

编译:Jonathan 

审稿:alone  

责编:张梦

期刊来源:《纳米快报》

期刊编号:1530-6984

原文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18-10-unhackable-particles-quantum-internet.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量子通信 光子 量子互联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