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打击“洋垃圾”还得靠科技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1-02

   配图4.jpg

在大众印象中,“洋垃圾”可能是直观展示的各种废品。

    “在我国严禁‘洋垃圾’入境后,通过肉眼直接判定为垃圾的固体废物几乎没有了。”海关总署科技司副司长周举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为撕下“洋垃圾”改头换面的伪装,海关通过技术手段,在国门一线筑起一道“洋垃圾”精准打击的防线。

    技术支撑辨真伪

    再生塑料是指通过预处理、融熔造粒、改性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处理后重新得到的塑料原料。由于外观与再生塑料近似,为逃避海关监管,有不法分子常以再生塑料的名义报关进口塑料类固体废物。

    但与再生塑料不同,未经过有效处理或仅经过简单加工处理后直接进口的塑料类固体废物,一般性能上无法满足塑料加工需求,并且含有的有害物质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我们要做的工作,首先是辨别固体废物的身份。”周举文告诉记者,目前海关系统已布设涵盖18大类进口固体废物的鉴定实验室。实验室运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测定其中的化学组分和关键的理化指标,以判断来源和使用性能。

    以塑料类固体废物为例,宁波海关技术中心建立了《塑料类进口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操作规程》,实验室依据规程,仅今年1—10月,已鉴定出塑料类固体废物72批,近4000吨。

    近年来,为逃避监管,固体废物被改头换面,不法分子采用伪报、瞒报为外观近似的“影子商品”或夹带在正常货物中,企图非法闯关。

    实验室出具的鉴定结论,为口岸执法部门查获多宗重大走私案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比如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协助拱北口岸,查获目前国内最大宗的2.7万吨矿渣类固体废物走私案等。

    练内功增强鉴定能力

    今年8—9月,一场特殊的“竞技”在79家实验室间悄然展开,覆盖海关系统具有相关鉴定资质的所有实验室。

    考题是对属性鉴定争议大的特定样品——球团碎进行鉴定。球团碎是球团矿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片。

    “通过专家组分析和对比不同实验室对特定样品的鉴定过程及结果,我们完成了对实验室技术能力的评价,统一了四大类难点商品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定尺度,提升了鉴定水平,解决了疑难货物属性归属的争议。”在周举文看来,此次“竞技”是对实验室技术能力的一次验证。

    为提高实验室技术能力,2018年7月,国内长期从事进口固体废物属性鉴定工作的38家实验室,成立了“进口固体废物属性鉴定实验室联盟”。通过建立专家会商机制,及时解决打击了“洋垃圾”面临的难点、疑点、热点问题。收集整理的221个《进口固体废物属性鉴定案例汇编》,则提供了成功处置疑难问题的技术范本。

    标准落地需增强可操作性

    “现阶段用于检验检疫的很多设备精度很高,拿着这样的设备去检测‘洋垃圾’,有点拿宝马当QQ车开的感觉,大材小用。”周举文告诉记者,很多高精度的设备一旦检测了“洋垃圾”就被污染了,会影响后续正常使用。

    也有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固体废物鉴别通则的规定比较笼统,在具体执行中各方理解不一,尺度难以统一。此外,对来自废料回收再生利用的产品,例如再生塑料颗粒,由于相关产品标准和判定标准的不完善或者缺失,容易导致争议。

    “希望未来在‘洋垃圾’检测鉴定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和投入。”周举文认为,加强科技项目立项、标准修订、实验室能力验证及专家会商制度,可有效促进实验室固体废物属性鉴定技术能力的提高。

    业内专家同时建议,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固废管理政策、进口管理目录、固废鉴定标准通则的宣贯和解读。

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8-11/02/content_407087.htm?div=-1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技 洋垃圾 固体废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