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扶贫精选论文】全面推进网络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2-26

网络扶贫精选论文】专栏由中国通信学会开设,用于发布2018“推进网络扶贫优秀论文”征集活动所收集到的精选论文,每周不定期发布,欢迎您关注和订阅!

全面推进网络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兰钰  林春晖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百色市分公司,广西  百色)

摘要:网络扶贫是全国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扶贫行动是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大举措。网络覆盖工程,加快弥合贫困地区“数字鸿沟”,是互联网融入精准扶贫的起点;农村电商工程,加快贫困地区农村特色产业迅猛发展,着力构建贫困县乡村电商服务网络;网络扶智工程,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资金、渠道和技术等支持;信息服务工程,逐步健全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增强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协同性和整体性;网络公益工程,人人参与的网络扶贫大格局日趋完善,实现扶贫精准化。完善通信基础设施才能为网络扶贫行动打下坚实基础,不断缩小城乡数字差距,持续提升农村地区及偏远山区的信息化水平,促使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真正实现全面脱贫。

关键词:网络扶贫;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通信基础设施

一、网络扶贫的提出背景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中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些地区均分布在物质资源贫乏、交通不方便、信息不发达之地,使得我国现有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依靠常规举措难以摆脱贫困状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并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思想。“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明确将“互联网”与“扶贫”联系在一起。2016年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对我国网络扶贫工作做出了整体部署,正式提出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公益工程”五大工程。

二、网络扶贫五大工程

扶贫济困,网络先行。互联网由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低收入人群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教育、医疗、文化、金融等社会资源,获取公平参与市场和创新的机会,进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收入水平,最终改善生活质量,走出贫困[1]。实施网络扶贫对高质高效地进行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网络覆盖工程,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要想富,先修路”曾经是发展经济的一句名言,而进入信息时代,实践证明,要想富不仅要修路,还得修通宽带网络之路。对于贫困地区的用户来说,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网络服务成为打通“数字鸿沟”的关键。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宽带中国”、“村村通”工程,深人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截止目前,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4G网络,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超过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3%,固定宽带覆盖全国所有乡镇和95%的行政村。高速信息通信网络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农村电商工程,对农村人“授之以渔”

农村脱贫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拓展农村脱贫新渠道[2]。“好东西如果没有好平台,也很难走出农村。”随着电子商务加速向农村渗透,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民提供了低成本的网络创业途径[3]。目前,全国多个贫困市县先后与阿里巴巴、京东、去哪儿网、百度、腾讯等多家网信企业签署了结对帮扶协议,“农村淘宝”、“邮乐购”等农村电商在各农村地区逐步普及,有效地从产业、创新、金融等多渠道带动贫困人群脱贫致富。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克服贫困地区的地域限制,能有效地把绿色、天然、无污染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直接销售到市场,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让更多的贫困户有更多的创收手段,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被视为贫困地区“造血”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扶贫工作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型升级。

(三)网络扶智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4]。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培计划”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再次提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5]。通过互联网,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进入农村贫困地区,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贫困地中小学的对接,建立面向贫困农村的互联网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并通过平台的在线教育,使山里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包括英语、美术、音乐、科学等多门在线课程,使得教学名师、知名院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接贫困地区的学生,为贫困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四)信息服务工程,搭建扶贫“信息桥梁”

“越接近信息,越远离贫困。”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采集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和家庭数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从而建立贫困家庭数据库并进行分析,从家庭房屋情况、粮食储备情况、劳动力工作能力、子女培养能力(学历程度)等指标对贫困户做综合测评,有利于提高贫困户筛选机制的科学性、透明性,促进扶贫补贴落到最有需要的群体手中[6]。国家网信办开发了中国网络扶贫行动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就能深入挖掘贫困县的特产和优势资源,对政府管理者来说,互联网实现的数据打通,成为精准扶贫的基础。运用互联网技术,我国建立了全国扶贫大数据平台,逐步健全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为贫困人口的帮扶、管理到村到户到人,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基础。

(五)网络公益工程,实现“参与式扶贫”

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一条成功经验[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扶贫工作随时随地、四通八达,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互联网公益,相比传统的公益方式,效率更高,覆盖人群更广,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力量,让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更加便捷地传递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可以有效实现社会扶贫的“举手之劳”,形成人人参与公益的格局。2016年3月,中国社会扶贫网在6个省份、11个地级市进行了试点,7月5日中国社会扶贫网正式上线运行,截止2017年10月,中国社会扶贫网已经构建起了爱心帮扶、扶贫商城、扶贫众筹、扶贫展示、扶贫榜样等五个方面的功能板块,注册人数超过200万人,平均每天新增上万人,发起贫困需求42万件,对接成功了26万件,成功率达到60%,爱心捐款超过1600万。由此可见,网络公益有效动员了全体网民积极参与扶贫开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推动网民成为社会扶贫的参与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三、网络扶贫的建议与展望

(一)坚持可持续扶贫,杜绝返贫现象

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快速完成了一系列减贫和脱贫指标,但也造成了一定的弊端:返贫问题严重,可持续性有待增强[8]。王曙光教授在研究中国社会网络扶贫问题时,指出了脱贫人口的返贫也是扶贫开发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部分扶贫开发人员把贫困人口脱贫当做其政绩目标,因此更注重短期、快速的脱贫效果,缺乏对贫困人口的长期可持续的关注。另外,贫困不仅仅是收入水平低下这一简单的问题,贫困的背后是有复杂和深层次的原因。因此,扶贫工作不仅要注重后期具体政策的实施,更要做好前期充分的调研和研究,打下夯实的基础,不能让扶贫工作仍停留在发放补助等直接救济模式,而是要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这样才能使得贫困地区真正脱贫。

(二)规划引领,政府需加大通信基站建设支持

网络扶贫攻坚战的基础是网络建设,只有通信网络架起后,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才能源源不断涌入。因此,我们首先应大力推进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网络覆盖的条件改善,才能使不同的地理区位在空间上相连互通,最终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文化资源、医疗资源、信息资源等引入农村贫困地区,使贫困人群获取公平参与市场和创新的机会,实现贫困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真正摆脱贫困。目前,由于大部分扶贫地区人口居住分散,经济效益差,三大运营商对贫困地区的通信建设有所顾虑,通常不会主动提交通信基站的建设需求,需由政府行政手段将扶贫地区通信基站建设作为政治任务,才能有效地推动运营商向中国铁塔公司提交通信基站建设需求,促进扶贫地区通信建设需求增长,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网络覆盖条件。在政府的规划引领下,三大运营商和中国铁塔公司全力完善通信基础设施,才能补齐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不断缩小城乡数字差距,持续提升农村地区及偏远山区的信息化水平。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到决胜期,而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习近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作为基础性、先导性行业的信息通信业,务必全面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快信息通信网络的普及,全力推进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祝君红.包容性创新视角下的多元化网络扶贫研究[J].金融经济,2017,(12):15-17.

[2]孙沁."湘西为村"——"互联网+贫困村"网络扶贫新模式的探索[J].时代农机,2017(4).

[3]刘沁娟.网络扶贫:“互联网+”托起小康梦[J].《网络传播》,2016(12):14-15.

[4]穆春霞.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文化扶贫是射阳摆脱贫困的现实选择[J].散文百家(下),2017(6).

[5]习近平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J].《陕西教育:综合版》,2015(9):5-5.

[6]孙久文.网络扶贫为农民“拔穷根”[J].人民论坛,2017(2).

[7]王大洋.网络扶贫新时代扶贫新路径[J].网络传播,2018.

[8]王曙光,王琼慧.论社会网络扶贫:内涵、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J].农村经济,2018.


“版权归中国通信学会所有,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翻译和转载部分或全部内容。


来源:china_cic 中国通信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NTA3ODUxMA==&mid=2247484647&idx=6&sn=ebaab87ff1f5bbbd405ffede3e6878ef&scene=0#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扶贫工作 贫困人口 数字鸿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