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会史馆丨从“五一口号”到“建国大业”,这17位科学家创造了历史!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1-24

编者按:国以史为鉴,会以史明志。2018年是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为系统回顾我国科技社团、科协组织的发展历程,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中国科协会史馆将于近期开馆。

为迎接这个重要的日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经过精心策划,推出“科协会史馆”系列文章,全新视角为您讲述百余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以振兴民族为己任的历史担当,以及中国科协一个甲子走过的风雨历程!今天是第三篇,敬请关注。

1949年9月21日,这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当天晚上7点,肩负着协商创建新中国重任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在会上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来源:网络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的科技社团真正登上了政治舞台。因为在662名参会代表(含候补代表)中,由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简称“科代筹”)选出的17位代表位列其间,共同参与了筹建新中国的大业。

虽然历经波折,但他们不仅见证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性时刻,也让中国科协由此成为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而其中缘由,还要从那份著名的“五一口号”说起。

“五一口号”发布


时间回到1948年4月30日,为了迎接全国革命胜利的到来,中共中央特意在劳动节前,发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人民日报》刊载的中共中央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全文

口号共23条,其中第五条内容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此举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震动,也得到了科技界的热烈响应。

时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代表与已到达哈尔滨的民主人士就新政协筹备工作达成共同协议,拟于1949年内召开“新政协会议”,随即进入合作筹备阶段。

按共同协议,新政协筹备会由中共和赞成“五一口号”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等23个单位的134名代表组成。

由于当时战争的大时局,科学界并没有作为独立的“单位”进入政治协商的平台,这134人中只有3位自然科学家。

其中,著名化学家曾昭抡以“科学家”的身份列在“文化界民主人士”单位中,林学家梁希以“中央大学教授”的身份列在“民主教授”单位中,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单位和身份则是“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副主席”。

“科代筹”召开


直到1949年6月15日,在北平召开新政协筹备会成立会时,考虑到时局的改变,才做出了调整今后参加新政协的组织构成的决定。

不仅以科学家为重要成份的“九三学社”被列入新增加的党派“单位”,同时又提出增加“特别邀请单位”,给原来未入选为政协代表的科学家预留了很大的空间。

此外,还做出了一个更重要的决定:会后的一项“重心”工作是推动并促成全国性社会团体的筹建,其中就包括“全国自然科学”的人民团体。

与此同时,为响应中共中央号召,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香港分会提出团结起来为新中国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是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合影

1949年7月13日,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共同发起召开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在北京举行。

17人名单诞生


此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选举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

经过选举,15名正式代表和2名候补代表诞生。其中,正式代表为梁希、李四光、侯德榜、贺诚、茅以升、曾昭抡、刘鼎、严济慈、姚克方、恽子强、涂长望、乐天宇、丁瓒、蔡邦华、李宗恩,候补代表为靳树梁、沈其益。

科代会筹备委员会全体会议选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正式代表15人,候补代表2人。(第一排左起:曾昭抡、茅以升、刘鼎、梁希、侯德榜、李宗恩,第二排左起:姚克方、贺诚、沈其益、丁瓒、乐天宇,第三排左起:涂长望、恽子强、严济慈、靳树梁、蔡邦华。李四光在国外未参加)

由此,知识分子登上建设祖国伟大事业的舞台,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同工人、农民一道奋斗在建设新中国的浪潮中。

中科院档案中复制的科代会签名旗,内有周恩来、李济深以及李四光、竺可桢、钱三强、华罗庚等人签名

一年后的8月18日-24日,“科代会”正式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党领导下的新型全国性科技团体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这两个组织便是中国科协的前身。

科代会成员合影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曹琪

责编:宫奥博 

科协会史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