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生物学】氧化还原反应控制的位点特异性α2–6唾液酸酸化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3-28


近日,山东大学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曹鸿志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化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edox-Controlled Site-Specific α2‒6-Sialylation”的研究论文。山东大学的曹鸿志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山东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芦娜、叶金凤,南开大学的副教授程剑松以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Aniruddha Sasmal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唾液酸是一类含有九个碳原子的复杂单糖,是人与其它哺乳动物各类常见糖蛋白与糖脂糖链结构的重要组成单元,在糖链参与和介导的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内,糖链的唾液酸化修饰是由各种唾液酸转移酶催化完成的。由于唾液酸转移酶来源少、底物适用范围窄,复杂唾液酸糖链的体外合成一直以来都是糖合成领域的一大挑战。

来源于美人鱼发光杆菌的α2–6唾液酸转移酶(Photobacterium damselae α2–6 sialyltransferase, Pd2,6ST)是首个从细菌中发掘出的α2–6唾液酸转移酶,该酶重组表达量高、底物适用范围宽、催化效率高,在唾液酸化糖链的合成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Pd2,6ST区域选择性差,不能在含有多个唾液酸化位点的复杂底物上实现位点专一性的唾液酸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曹鸿志课题组前期创新性地发展了一种“底物工程”策略,通过对受体底物的构象进行控制,实现了一些特定复杂糖链的区域选择性α2–6唾液酸化(J. Am. Chem. Soc., 2014, 136, 5205)。

该论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氧化还原体系控制的新底物工程策略,该策略将半乳糖氧化酶催化的氧化步骤作为一个新的模块整合到寡糖的酶法模块化组装中,通过对不需要唾液酸化位点进行选择性氧化,使其不被唾液酸转移酶Pd2,6ST识别,实现了在未氧化位点上的位点专一性唾液酸化。这一氧化还原体系控制的底物工程策略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从简单单糖出发,通过多酶合成模块的串联反应快速、高效地大量合成了各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复杂唾液酸化糖链。论文作者进一步使用糖芯片技术系统性地研究了唾液酸化糖链与其受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和构效关系,对探究唾液酸化糖链在炎症、病原微生物入侵等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190328100354_ad510e.jpg

氧化还原控制的区域选择性唾液酸化

该论文作者为:Na Lu, Jinfeng Ye, Jiansong Cheng, Aniruddha Sasmal, Chang-Cheng Liu, Wenlong Yao, Jun Yan, Naazneen Khan, Wen Yi, Ajit Varki, Hongzhi Cao


来源:X-molNews X一MOL资讯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ExNzg4Nw==&mid=2657608573&idx=5&sn=6c067cd0db62d35bd37f745b59a71701&chksm=80f7caadb78043bbee3c7dcec9f1d708aebacb5525e7818b6b0030e6c90c02a24d82f91dd9c1&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唾液酸 特异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