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 | 他们研究20万人,发现吃盐太多是这些疾病主要原因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5-14

来源:中外学术情报

2019年5月10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丁钢强及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胡丙长共同通讯在在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IF=19)上在线发表了“The dietary transi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ardiometabolic mortality among Chinese adults, 1982–2012: a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1982、1992、2002和2010-12年中国国家营养调查(CNNS)的数据,对204802名20岁或2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了全国代表性样本分析,通过计算人口归因分数(PAF)来估计12个饮食因素的次优摄入量对心脏代谢相关疾病糖尿病,中风,心肌梗死等死亡率的影响。

据估计,1982年的心脏代谢相关疾病糖尿病,中风,心肌梗死等死亡人数为107万人,1992年为93万人,2002年为118万人,2010-12年为151万人,分别占1982年中国总死亡率的21·6%,1992年的16·6%,2002年为17·6%和2010-12年为20·8%。在所检查的所有12种饮食因素中,高钠摄入量(17·3%)、低水果摄入量(11·5%)和低海洋omega-3脂肪酸(9·7%)与2010至12年度估计的心脏代谢死亡人数最多。

总的来说,现有证据表明饮食转变与中国慢性病负担显著相关。根据1982年至2012年的全国代表性数据,中国人口饮食方面有所改善,包括减少钠摄入量,增加水果,坚果,海洋ω-3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然而,目前这些饮食因素的消费模式仍然不是最理想的。在同一时期,中国人的饮食经历了快速西化,包括增加了对红肉,加工肉和含糖饮料的消费。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次优饮食导致的心脏代谢疾病负担的比例有所下降,但负担仍然高得惊人,这突出表明需要采取公共卫生营养和政策策略来改善中国的饮食质量。

20190514040159_794a8b.jpg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在中国,次优饮食是导致死亡和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从1990年到2010年,综合饮食因素 - 包括过度摄入钠和摄入不足的水果,全谷物,坚果和种子 - 是中国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s)的最大风险因素。尽管饮食模式显然与慢性病有关,根据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中国的疾病负担很少,有关个体食物和营养素消费趋势以及与这些饮食因素相关的心脏代谢疾病负担的信息很少。

20190514040159_7adbda.jpg

参与者数据

之前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研究仅在9个省份进行,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代表性。然而,调查显示总体膳食质量仍然不足以在中国实现最佳的疾病预防和健康。利用1982,1992,2002和2010-12中国国家营养调查(CNNS)的数据,研究人员旨在描述1982-2012年中国成年人与疾病相关的饮食因素及其相关疾病负担的趋势,通过计算人口归因分数(PAF)来估计12个饮食因素的次优摄入量对心脏代谢死亡率的影响。

据估计,1982年的心脏代谢相关疾病(糖尿病,中风,心肌梗死)死亡人数为107万人,1992年为93万人,2002年为118万人,2010-12年为151万人,分别占1982年中国总死亡率的21·6%和1992年的16·6%,2002年为17·6%,2010-12年为20·8%。在所检查的所有12种饮食因素中,高钠摄入量(17·3%)、低水果摄入量(11·5%)和低海洋omega-3脂肪酸(9·7%)与2010至12年度估计的心脏代谢死亡人数最多。

20190514040159_7c4de5.jpg

1982-2012年心脏代谢疾病死亡率与中国成年人的总体次优饮食习惯相关

总的来说,现有证据表明饮食转变与中国慢性病负担显著相关。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一些适度的改善,但在人口水平上饮食质量仍然不是最理想的。根据1982年至2012年的全国代表性数据,中国人口饮食方面有所改善,包括减少钠摄入量,增加水果,坚果,海洋ω-3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然而,目前这些饮食因素的消费模式仍然不是最理想的。在同一时期,中国人的饮食经历了快速西化,包括增加了对红肉,加工肉和含糖饮料的消费。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次优饮食导致的心脏代谢疾病负担的比例有所下降,但负担仍然高得惊人,这突出表明需要采取公共卫生营养和政策策略来改善中国的饮食质量。

来源:Academic_Information 中外学术情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MjYzMzAxNw==&mid=2247494790&idx=5&sn=8ed3d6c32abeb9cff044efa9ca8774a2&chksm=e82821d0df5fa8c65406fc04da42061bac1c594b9f84ec6e9a71643f95e5af83436216030d4e&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健康 饮食 养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