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召开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6-21

  6月20日,由上海市科协、市教委联合举办主题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争做科技创新先锋”的上海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和刘西拉分别作宣讲报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致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巡视员黄兴华主持报告会,并共同为报告人颁发“上海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专家聘书。会议还向获得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优秀组织单位、优秀项目奖的高校和科研单位颁奖。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等3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生、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以及市科协学会代表共600多人参加了宣讲报告会。

  诚实、公正是科学家的核心准则

  在国外科学界,一个基本的核心准则是诚实、公正、有怀疑精神、合作、开放。”刘西拉说,“这5个单词中,前面2个是道德,后面3个是能力。”

  在题为《工程领域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的报告中,刘西拉结合学习科研经历,以工程领域为例,生动阐述了学术诚信、科研伦理的重要意义,告诫青年学生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培养优良学风。

  “如何界定抄袭与引用?”刘西拉直言不讳地说,“我发现有些人在很多年前发表第一篇文章时会老老实实写出引用了哪些内容,但在他们之后的文章里就会直接引用自己的那篇早期文章,渐渐地原本引用的内容也变成自己的内容。”他指出,在国外对抄袭有着严格的规定,例如,“凡使用他人原话在3个连续词以上,都要使用直接引号,否则即使注明出处,仍视为抄袭。”“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引用,从他人作品中得来的材料和观点,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即为抄袭。”

  刘西拉还将实践性作为科学研究的第一性。“在科学上,实践、理论和计算组成了一个三角形。”刘西拉以自己为例,他在清华大学学习了11年之后,1968年去了四川内江的工地上工作。对于那段普通建筑工人一样的经历,刘西拉充满感激之情:“我之后所取得的所有科研成果,都离不开那段在基层做过的最苦、最脏活。”他自豪地说:“我可以跟其他建筑师说,你有没有尝过水泥的味道?而我尝过。因为当年我背过水泥,水泥袋破了之后,水泥洒满了我一头,就尝到了。”

  院士与研究生的对话

  做科学是我的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张旭说,“科学家要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敢闯科学的无人区。”他告诫台下的研究生,要保持严谨的科学作风,不能浮夸、脚踏实地,有一说一。“年轻人能走一小步,就意味着后人可以走一大步。”张旭说,“科学无止境、技术发展无止境、造福人类无止境,科学是真正激励大家向前的步伐。”

  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张琦代表全体研究生承诺,要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弘扬科学家精神,学习传承爱国情怀、优良学风与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严谨治学,潜心研究,坚守学术诚信,争当学术优异、学风优良、品德优秀的科技先锋,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贡献青春力量。

  大会向青年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发出三点呼吁:第一,要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奋斗精神,继承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树立牢固的家国情怀,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第二,要树立敢于创新的自信心,面向科技前沿,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第三,要坚守学术道德底线,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作风,把热爱科学、探求真理作为毕生追求,加强学习锻炼,经得起挫折,耐得住寂寞,坚持立德为先、诚信为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良好风尚中率先垂范,努力做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耿挺,编辑:葛繁丽)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sast.gov.cn/view/36/25221.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大学 刘西拉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