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邢鹏遥《JACS》:在自组装纳米手性结构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6-29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近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邢鹏遥教授课题组在有机双亲分子自组装手性纳米结构控制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Occurrence of Chiral Nanostructures Induced by Multiple Hydrogen Bonds”为题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19, 141, 25, 9946-9954)上。

发展人工体系来模拟手性的产生对于理解神秘自然单一手性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以指导理性设计先进手性光材料。一种DNA启发的,利用多重氢键来控制超分子纳米宏观手性的产生和调控行为。N-封端的芳基丝氨酸(图1)可以组装形成层状微片,未产生纳米宏观手性。这是由于它们在二维尺度上的优先堆积趋势导致的。有趣的是,当非手性的二联吡啶,三聚氰胺和咪唑类小分子加入时,可以观测到手性纳米结构的产生。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在诱导手性结构产生上展示出优良的性能。利用不同的检测手段,可以证明羧基-吡啶多重氢键的存在是产生手性结构的决定因素。其中,BnMm可以诱导PSer产生手性纳米管和弹簧状螺旋结构,拥有着很高的g因子数值。

20190629220416_041551.jpg

图1

本论文系化学院邢鹏遥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教授合作成果,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为第一单位,邢鹏遥教授为第一作者,得到了齐鲁青年学者启动基金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jacs.9b03502

来源:Polymer-science 高分子科学前沿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M5NzA5OA==&mid=2651719507&idx=6&sn=595d699b03d363345ee953b3a88e0af8&chksm=8b4a1516bc3d9c00567934e292e9f514b0565abeb50ca5d326da0c1b0e82e4b4510653f29a0e&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山东大学 分子自组装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