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酸酯化合物堆积结构的调控实现高效室温磷光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8-11

来源:X一MOL资讯

利用三线态激子发光的室温磷光 (RTP) 材料在安全防伪、生物成像、传感等领域有着独特的应用。与基于重金属络合物的磷光材料相比,纯有机体系由于其低成本、环境友好且分子设计灵活等特点,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极性硼酸酯取代基的引入被认为是实现RTP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这类结构以及其它大多数纯有机RTP材料的磷光量子效率仍普遍较低,从而限制了他们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近期,华南理工大学的苏仕健教授团队在前期对具有RTP现象的硼酸酯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一个固态下已有RTP的纯有机小分子——吩噻噁(phenoxathiine, PXT),通过精确调控其硼酸酯取代后的分子结构,同时获得了增强的自旋-轨道耦合 (SOC) 和有序的分子密堆积,实现了显著提高的磷光量子效率 (20%),处于目前已报道的硼酸酯类纯有机RTP材料的最高水平。此项研究发现,在吩噻噁不同取代位点引入硼酸酯基团(BPin)后,其磷光特性会产生不同的变化,PXT-BPin的磷光效率和寿命均得到提高,而i-PXT-BPin则与之相反。作者从其光物理特性、分子堆积结构及量子化学计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取代引起的分子间堆积模式的改变对磷光特性有明显的影响,具有紧密堆积的PXT-BPin由于较强的非辐射抑制,室温下仍保持较高的磷光量子产率;尽管硼酸酯的取代后B-N键的扭转有利于SOC的增强,然而i-PXT-BPin松散的堆积模式导致大量的三线态激子以非辐射方式耗散。对具有更强 (n, π*) 跃迁特性,而相对PXT-BPin稍微松散的堆积方式的噻蒽硼酸酯 (TE-BPin) 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该工作对硼酸酯取代的纯有机RTP化合物的结构-性能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对于实现高效纯有机RTP具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90811100556_47ba77.jpg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Chemical Communications,华南理工大学的苏仕健教授为文章的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李梦珂和蔡欣佚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来源:X-molNews X一MOL资讯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ExNzg4Nw==&mid=2657617277&idx=3&sn=9095312ff5d733e712628f569dea2e7b&chksm=80f82cadb78fa5bb40e3e689d9a5bb5c43c83e81620afa530e34323eed41289bfb2cc7ca3e02&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硼酸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