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影像学研究前沿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8-19

来源:科学出版社

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耳外科和颅底外科的发展如此迅猛,不言而喻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1972年问世的CT、1982年问世的MRI,彻底改变了对疾病的诊断方法,使得耳外科医师在手术前可以精确定位病灶的位置和毗邻关系,从而为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耳科及耳部相关畸形、外伤、炎症,神经及肿瘤疾病,尤其是神经颅底外科疾病由于解剖位置深入、毗邻结构复杂,所以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很大。如何能在手术前准确地把握疾病的位置、特点和评估风险对临床医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切都取决于能否在手术前对患者病变部位影像有一个准确的阅片和精确的理解。

 

20190819160731_3cb787.jpg

来源:Pexels  作者:Burst

掌握耳影像学,有利于建立颞骨解剖的空间概念,对迷路结构有一个清晰的立体层次认识。这是耳及侧颅底/中颅底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功,也是手术成功和安全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促进手术方法改进的必要条件。

耳影像学临床应用从酝酿到成书历时10多年。开始仅仅是应《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之邀,把自己平时讲课和临床收集的资料做一整理刊登而已,始料不及的是刊出后大受欢迎,不得已变成了后来连续几年的间断连载,甚至有人建议整理成册,这才使我萌生了将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的念头。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耳科医师们的临床工作带来帮助,成为大家比较喜欢的参考工具书之一。

本书首先介绍耳部正常结构的影像学特点,从临床常用的CT和MRI检查出发,对水平位和冠状位的每个层面进行详细的描述,重点阐述了重要结构在不同层面的表现特征及其毗邻情况;进而以临床常见的耳科疾病典型病例为基础,结合疾病的临床特点、听力学检查及内镜所见,将重点放在阐述借助影像学检查和治疗耳科疾病的阅片特点上,包括中耳炎症、肿瘤、颅底疾病和内耳疾病等内容。

本书既有耳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介绍了许多罕见病。这些疾病的诊断是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而被认识的,如半规管裂和听骨链畸形的诊断得益于薄层CT和CT的重建技术;内耳膜迷路积水的确诊是由于MRI内耳造影技术的改进;耳蜗神经缺损的诊断得益于MRI内听道斜矢状位的技术;MRI的T 1 加权3D FLAIR序列则可以观察到内耳膜迷路的出血现象。

来源:sciencepress-cspm 科学出版社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IxNDMwOQ==&mid=2656097965&idx=3&sn=3f629342ace4519116d28ea6e4d963b3&chksm=bd1c89278a6b0031a3ec7fe20d0fd837253d746880df0cbe48184891e4c0226701e5259b835f&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健康 影像学 耳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