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资讯
  • 今日科技话题: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几丁虫繁殖瞬间、远古海底生物化石、恒星间引力、探测中等质量黑洞、18颗低金属丰度恒星

今日科技话题: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几丁虫繁殖瞬间、远古海底生物化石、恒星间引力、探测中等质量黑洞、18颗低金属丰度恒星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9-15

来源:邯郸科普



1再生医学新方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取得临床进展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再生医学团队与南京鼓楼医院王东进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国际首个可注射胶原支架材料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9月10日,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在线发表相关研究成果:自2016年3月起开始招募陈旧性心梗患者,通过44例入组受试者1年期的随访,结果表明细胞及材料移植安全性良好,胶原材料联合干细胞移植在一年后可显著减小患者心脏梗死体积,并且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脏评级改善,对于术前病情较重(心脏射血分数小于40%)的患者,效果尤为明显。
这是国际上第一个可注射支架材料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研究首次证明了可注射材料联合干细胞用于心脏病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后续大样本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光明日报》


2科学家捕获了在远古海洋中生存了1亿多年几丁虫的繁殖瞬间



9月14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中国、爱沙尼亚、美国、英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团队,运用最新显微成像技术,捕获了一种在远古海洋中生存了1亿多年的微小动物——几丁虫的繁殖瞬间。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地质学》上。
此次,科研团队采用近红外显微成像、显微CT等多项高精尖技术,对一批4.6亿年前的几丁虫化石标本进行研究。科研人员意外地发现,一种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畸形变异的特殊几丁虫标本,其实是记录几丁虫生殖瞬间的关键材料。通过对20枚此类特殊标本的观察,研究团队识别出几丁虫的两种生殖模式:一个母体一次繁殖一个后代,或一次繁殖多个后代。
——新华网


3中美科学家发现远古海底生物化石



日前,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与美国学者合作,在中国湖北三峡地区的石板滩生物群中,发现了4种形似树叶的远古生物。这些“树叶”实际上是形态奇特的早期动物,它们生活在远古海洋底部。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古生物学国际专业期刊《古生物学杂志》上。
据介绍,这一研究发现来源于22块从湖北三峡地区挖掘的化石,研究人员最终确定这些是来自5.5亿年前的早期动物。参与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员庞科介绍,此次新发现的这4种古生物生活在约5.5亿年前的海底,现已完全灭绝。从形态上看,这4种古生物大体相似,体长都在10厘米左右,长得很像树叶叶片。
——《人民日报海外版》


4恒星间引力会让行星盘错位


图片来源:NASA



太阳系非常平坦,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运行。但并不是所有恒星系统都是如此,尤其是围绕多颗恒星形成的行星盘。9月4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在观测猎户座GW星系时,发现该星系拥有一个变形、错位的行星盘。
研究人员认为,在错位环内形成的任何行星都将在高度倾斜的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由于宇宙中超过一半的恒星在诞生时拥有一个或多个伴星,这一最新发现预示着一个令人兴奋的未来:宇宙中可能存在许多未知的系外行星,它们在非常倾斜和遥远的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转。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科学》杂志。
——《科技日报》


5一个不到0.1秒的信号 也许能帮人类厘清黑洞成长历史


图片来源:futurism.com



9月3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与位于意大利的室女座引力波天文台(Virgo)携手探测到了一个约为142倍太阳质量的中等质量黑洞,这也是科学家首次探测到中等质量黑洞。据悉,该黑洞由两个质量约为85倍太阳质量和6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并合而来,其损失的等同8倍太阳质量的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在宇宙中扩散开来,引领着我们发现了这一“不可能存在的黑洞”。
“近几年,科学家已不止一次通过引力波探测发现双黑洞系统。此次中等质量黑洞被发现,有助于天文学家破译超大质量黑洞成因,使黑洞研究更具系统性。”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苟利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科技日报》


618颗低金属丰度恒星现身半人马座


图片来源:NASA



银河系中的矮椭球星系(dSph)是寻找贫金属恒星的绝佳场所,对这些天体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早期银河系环境的理解。8月22日,一篇发表在物理学家组织网的文章显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研人员在人马座矮星系中发现了18颗金属丰度极低的恒星,其中有一颗恒星的金属丰度甚至低于-3.0。
在此次研究中,科学家利用位于智利的麦哲伦—巴德望远镜上的MagE摄谱仪获得了这批恒星的中分辨率光谱数据,发现样本恒星中有9颗恒星的金属含量非常低,但恒星的有效温度却显示它们并不富含碳。银河系光晕中的恒星在金属丰度下降的同时,会表现出相对的碳增加,这类恒星被称为富碳低金属星(CEMP)。为何这18颗恒星不属于CEMP?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由于恒星早期的化学演化依赖于恒星形成的环境,但这一假设需要更高分辨率的光谱观测来证实。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于预印本网站arXiv.org。

——《科技日报》




了解更多科普信息,请关注邯郸科普微信公众平台“邯郸科普”是邯郸市科协科普微服务平台的简称,该平台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是邯郸科协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一种新途径,也是邯郸科协提升自身能力建设的一个新手段。
微信号:hbhdkp

长按识别二维码

轻松关注邯郸科普



来源:hbhdkp 邯郸科普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jIwMjEzMg==&mid=2650666563&idx=5&sn=bbcda30754b14dd0a19915275a409cdd&chksm=f14bbc38c63c352ed1b9bc7ec99aa58da15a3cf4de98d3a021ab87383ccab8ef2872bf409e90&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恒星 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 团队 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