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创新活力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9-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6年9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这一针对国家级项目管理的改革举措对高校社科管理部门贯彻“放管服”方面具有权威性示范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创造活力的释放,必须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制度创新来保障。国家从深化改革的战略需求和现实需要出发,做出了深化各领域“放管服”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对推进高校社会科学管理“放管服”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全方位影响高校社科管理系统

“放管服”改革作为国家层面的一项总体制度设计,如何有效传导到社科管理部门,高校社科管理部门如何深刻理解和回应这一制度,并做出有效合理的制度安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高校社科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具体性,使得“放管服”改革对其产生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系统性是指构成高校社科管理工作的要素是多元的。这既包括主体要素,也包含具体社科管理的中层领导、管理人员和院系级分管社科管理的领导、科研秘书,还包括与之相关的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文献信息部门相关人员。该系统不仅有管理主体要素,还包括管理客体要素,主要的管理客体包括社科研究人员、社科项目、社科经费等。社科管理系统性还包括管理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又是分层的,既有社科管理部门的内部要素,又有高校内部环境要素和高校外部环境要素。复杂性是指社科管理不同于一般部门的行政管理,必须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需要,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和不同学科领域特征,尤其要注意不能简单把社科研究人员当成“经济人”和“社会人”,而应该是“知识人”。社科管理的具体性是指管理工作必须扎扎实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别疑问个别解答,单个事项单独处理等。

为高校社科管理带来新机遇

对高校社科管理部门来说,“放管服”既是一次对科研管理具体工作内容和过程的梳理和创新,更是一次科研管理理念的革命,给高校社科管理带来了新机遇,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为高校社科管理做了新的定位。新的政策背景下,高校社科管理的职能和角色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必将导致单纯行政管理部门变为行政—科研双重属性部门,事务性管理向嵌入科研管理模式的转变。

第二,赋予高校社科管理更多的自主权。高校社科管理部门可根据上级部门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发展需要和社科发展实际,在科研项目的申报、经费管理、成果统计和认定等方面了解如何“放管服”,“放管服”到什么程度,使得高校社科管理的空间更具有可伸缩性。

第三,“放管服”不仅仅强调在三个方面的深化改革,更强调三者之间的逻辑递进关系,也就是放和管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好务。从为什么服务、为谁服务,到如何服务,均给管理部门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什么服务,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哲学社会科学及其管理在人才培养、决策咨询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意义,明确哲学社会科学在双一流建设和特色高校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在为谁服务方面,服务的对象更加多元。从单纯为部门领导服务,到为全体社科工作者服务,尤其是为一线科研人员服务。服务对象的扩大,给管理者带来视野的拓展。在如何服务方面,互联网、大数据和智慧校园的发展为高校社科管理手段和模式带来深刻变革。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创新工作流程,不仅使传统的项目发布、成果统计等传统业务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而且能够做到对国内外科研进展的实时跟踪,及时为校领导和一线科研人员提供精准的科研信息。

提供社科管理创新的着力点

树立高校社科管理的战略意识。高校社科管理部门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和相关手段,随时关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态势,关注国内外学科发展实力的变化,洞悉国家关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政策取向,分析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定期诊断本校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发展的优劣势。对关涉本校社科发展的全局性、系统性和长远性问题做到精准把握,并做到对战略资源的动态统筹。既要保持社科管理的战略定力,做好战略规划,也要与时俱进,乘势而上。

创新高校社科治理体系。以往的科层式行政管理体系难以适应“放管服”改革的新需要,必须创新高校社科治理体系。在治理结构上,构建校党委领导下的社科治理体系。树立教师治理主体地位,完善教授治学的核心地位和社科管理部门的主导地位。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大学科意识,打破学科的行政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做到管放结合。将社科管理的部分事项下移,即向二级院系下移,让二级院系在项目、经费和人才资源配置方面有充分自主权。建立一线科研人员诉求快速反应通道。充分发挥院系级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在关涉学科发展重大问题上,建立科学的会商机制。

构建高校社科管理人员能力体系。面对“放管服”之政策导向,服务于“放管服”工作,高校社科管理部门面临多重机遇和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及时抓住机遇,既要迎难而上,也要因势利导。在影响高校社科管理“放管服”工作的诸多因素中,要抓住人这一最活跃最关键要素。管理人员的认识上不去,能力跟不上,再好的目标都难以实现。要注重提高高校社科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包括知识能力、政策能力、信息能力和情感能力。

总之,高校社科管理应站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战略高度,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紧密结合面向“双一流”建设的战略目标并结合高校发展实际,统筹资源,精心布局。深刻理解“放管服”改革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内在关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社科治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持续学习和深度学习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变革,实现社科管理的核心价值。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暨WISE实验室)

责任编辑:张卓晶  

排版编辑:张卓晶

来源:cssn_cn 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UwMjMxNA==&mid=2650132449&idx=3&sn=6e7a40b155c05cb4b15f3c79845dd180&chksm=87e75da4b090d4b29db68c630a130082ec0b9a5c715553e0112ce7629c94049067d898cd8c4c&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高校 社科管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