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水平的细胞外囊泡检测用于无功能垂体瘤的侵袭性评估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0-01

来源:X一MOL资讯

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无功能垂体瘤是其中的一大类。无功能垂体瘤中超过40%是侵袭性的,肿瘤可能会侵袭硬脑膜、骨骼和海绵窦,一些研究者也将其视为恶性特征。对无功能垂体瘤侵袭性的早期评估,对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减少垂体瘤可能由于过于浸润周边组织而无法完全切除的机率意义重大。

目前临床上对侵袭性无功能垂体瘤的诊断主要基于影像学对肿瘤大小、形状和边界的评估,缺乏基于分子机制的侵袭性评估方法。液体活检为无功能垂体瘤的侵袭性评估以及动态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种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的细胞外结构,由细胞膜向外出芽或细胞内的内吞转运途径形成,携带和传递来源细胞的核酸、蛋白、脂质等分子信息,可作为疾病检测和诊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细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血液、脑脊液、尿液等各种体液中,在血液中含量丰富,内含物相对稳定,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液体活检标志物。然而细胞外囊泡体积较小,富集检测困难。最近,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杨延莲研究员、朱凌副研究员联合天坛医院张国军教授利用醛基化乳胶微球高效富集血清细胞外囊泡,并联合流式细胞术建立无功能垂体瘤血清细胞外囊泡检测和分子分析的方法,为血清水平的细胞外囊泡检测在侵袭性无功能垂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技术。

研究者通过醛基化乳胶微球富集细胞外囊泡,解决了细胞外囊泡的纳米级尺寸超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极限的问题。研究者利用该方法对垂体瘤病人血清细胞外囊泡中叶酸受体和上皮粘附因子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非侵袭性无功能垂体瘤血清细胞外囊泡的叶酸受体和上皮粘附因子表达量远高于侵袭性无功能垂体瘤,且该两种生物标志物在区分侵袭性和非侵袭性病人上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由于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上皮粘附因子会下调,从而引起细胞的侵袭和迁徙,研究者认为侵袭性无功能垂体瘤上皮性标志物表达的下降与其发生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因此研究者探究了血清细胞外囊泡中上皮间质转化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差异,发现间质性标志物在侵袭性病人的血清细胞外囊泡中表达量较高,而上皮性标志物在非侵袭性病人的血清细胞外囊泡中表达量较高。这一差异在垂体瘤肿瘤组织中得到了验证,证实了无功能垂体瘤的侵袭性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

20191001100806_67a8d5.jpg

图1. 微球富集联合流式细胞术的细胞外囊泡检测方法示意图;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微球富集细胞外囊泡;血清细胞外囊泡的叶酸受体和上皮粘附因子表达量可以区分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无功能垂体瘤。

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血清水平细胞外囊泡检测的垂体瘤侵袭性评估方法,证明了血清细胞外囊泡在垂体瘤诊断和侵袭性评估中的重要价值,为垂体瘤的诊断、动态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方法,也为研究垂体瘤的发病和肿瘤进展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博士生王华艺。

张国军教授简介

张国军,主任技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检验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副主任,北京市免疫试剂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擅长临床免疫检验,实验室管理。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检验与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发表文章90余篇,SCI 20多篇,承担国家863课题、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主编或副主编书籍8部。

朱凌副研究员简介

朱凌博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疾病相关生物分子自组装及其调控、基于特异性识别多肽和类肽的生物检测、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表征及应用;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

杨延莲研究员简介

杨延莲博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液体活检纳米技术研究、疾病相关的多肽组装结构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基于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的纳米表征方法等;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理事,北京医学检验学会理事,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如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负责人以及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子课题负责人等。发表文章200余篇,他引4000多次,H-index35.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3172

来源:X-molNews X一MOL资讯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ExNzg4Nw==&mid=2657620725&idx=7&sn=7a97ec90b848b21d555fc40f80b2d466&chksm=80f83b25b78fb233e31905bf04a082509feab8da9d112e9021e9f030ae52e5767c012df7aeee&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肿瘤 脑垂体腺瘤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