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 | 导师对博士生帮助“不大” ,作用最大的居然是师兄师姐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0-29

来源:iNature

作者 | 刘如楠

科研路上,谁给过你的帮助最大?

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导师。

但你很可能忽视了另一个群体:师兄师姐。

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提出,导师的指导与博士生技能发展没有显著相关性,反而是师兄师姐的作用,比导师还要大!

该研究还认为,博士后帮助研究生取得科研成绩,也算是对学术工作有贡献,但这部分贡献并没有体现在他们的薪水上。

换句话说,应该给博士后涨薪水啦!

先让我们看看这篇论文说了啥:

20191029101736_01f3b1.jpg

来自犹他州立大学、弗吉尼亚大学、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来自美国53所大学的336名生物科学博士研究生(包括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等专业方向)进行了持续4年的研究。

研究主要比较了导师带和师兄师姐带的博士生有啥差别,术语称为“师徒制”和“级联导师制”。

为此,他们设立了选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11项指标,还将博士生分成低、中、高三个技能水平组。

每年,研究人员都向参与者收集他们与导师及其他相关人员之间的互动信息,包括其他教师、博士后、高年级研究生、低年级研究生、技术员等人群。

20191029101736_03b362.jpg

最终,得到上述结果:师兄师姐对博士研究生帮助最大。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学家Josipa Roks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这个结果令人惊讶!过去,我们一直交给师兄师姐带博士生适应学习生活、管理时间、应对学术界潜规则等这些任务,这次的研究发现他们对低年级学生的技能开发也有着重大影响。”

除了定量分析,此项研究还对博士生进行了定性访谈,佐证了上述结论。

例如,接受访谈的博士生表示:

“实验室里的博士后,尤其是带我入职的博士后,是我刚开始学习时的导师,我和他一起工作。他很棒,为我提供了很多指导信息,比如实际技术方面等。”

“我之前提到的博士后,他也正在研究业界情况,因此我们可以分享交流找工作的经验,他会给我建议……他真的很棒,即使我们分开之后,我也可能让他帮忙修改简历,他一定会答应。”

那么,国内的情况如何?

采访一些博士生后,我们发现,博士后师兄师姐的帮助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我的师姐就是那个“厨师”

一入科研深似海,套路深深深如许。许多创新工作实际上建立在大量重复的实验中,具体操作都是师兄师姐手把手教的!

▶ 小飞同学(北京“双一流”高校生命科学专业博士生):

师姐给我的帮助主要在具体实验操作上,比如pcr用什么酶、体系是多少、程序是什么。外人看起来,每个实验似乎都不一样,各有创新点。但做多了就发现,套路都差不多。

做科研就像是学炒菜,具体菜怎么炒,放多少盐多少糖,要问厨师,餐厅老板是不知道的。我的师姐就是那个“厨师”。

师兄对我的帮助很直接,甚至比导师还要直接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师兄师姐往往比新人领先一小步,而往往就是这一小步,带给新手许多实在的好处。

▶ 周杨(北京“双一流”高校化学专业博士生):

我的师兄实在太牛了!他就是那种不仅自己做得好,还能带学生的人。师兄对我的帮助很直接,甚至比导师还要直接。

从实验技能到仪器操作,从数据处理到ppt制作,从整理逻辑到写出文章,每一步都是跟着他走。

我的文章师兄逐字逐句给我改了五六遍,还会帮我分析错误,细致到一个用词的合适与否。

▶ 泽华(中科院某研究所生命科学专业博士生):

我的研究方向是帕金森病,作为一个初学者,我对于其动物模型还不了解,和师兄聊了以后,他会给我很多经典的文献,这样会省下自己很多时间。

刚开始主要靠师兄师姐带一下基本操作,后面就是自己独立做。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有好看的师兄师姐带你一起飞,似乎做实验也没有那么难了呢!

▶ 小飞同学:

师姐不仅实验做得好、心善,人也美,她教一遍我就能记住,经常以请吃饭的名义跟她探讨科研。

▶ 半夏(四川一高校医学专业博士生,女):

师兄是组里的博后,和科研民工比起来,他算都上炒鸡清秀帅气了。

最重要的是,发量感人!但是帅不过肖战,也帅不过王一博,就不发图了吧。

和他一起做实验,感觉没什么压力,挺好的。

那么问题来了,导师呢?

作者之一Josipa Roksa表示,这项研究不是将导师与博士后对立起来,而是希望目前存在的博士后选拔、培训、奖励等众多问题能引起国家层面和有关机构的关注。

我们采访的研究生们也直言不讳地“吹爆”导师:

“研究最终,总结提升的部分还是靠导师,导师把握的才比较准。”

“虽然怎么做菜听‘厨师’的,但做什么菜,还是得听‘老板’的。”

无论如何,整天为师弟师妹们操碎心,压力也太大了吧。

让我们强烈呼吁,给博后涨薪水!

来源:Plant_ihuman iNature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3MTE3MjUyOA==&mid=2247505245&idx=3&sn=dee39cbb26465ed1b07c4a57f5c1ded4&chksm=fce6a682cb912f9493e4436a9a70d9190055951b509151ce2411d3c39351e04be3a3c123c37f&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博士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