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孔凡江课题组发表大豆光周期开花调控途径综述论文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0-15

来源:植物科学最前沿wt_a22322001017072440_88e679.jpg大豆(Glycine max)作为世界上主要作物之一,是人类重要的蛋白和油脂来源。大豆是一种对光周期特别敏感的作物,光周期开花调控影响着大豆产量,单一品种的大豆种植只能局限在一定的纬度范围。1920年,GarnerAllard两位先驱发现大豆的光周期开花开始,距今正好100年。在这100年间,从利用经典正向遗传学定位,到最近几年利用基因组测序以及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找到了一系列调控大豆光周期开花的基因,它们之间的调控关系也不断被明确。

JIPB近日在线发表了广州大学孔凡江课题组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s for the photoperiodic regulation of flowering in soybean”的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大豆光周期开花途径中的基因、大豆对长日照的适应性和短日照的适应性、综述了大豆光周期开花途径是以E1为核心的一条有别于拟南芥和水稻光周期开花途径的通路,最后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wt_a52302020117072440_8cf72e.jpg

图1. 大豆光周期开花调控途径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典型的短日照植物,现在广泛种植于北纬53度到南纬35度之间。在高纬度地区,夏季种植时间较短,大豆需要提早开花以在冬季来临前收获,这需要大豆的对长日照的光周期的敏感性降低。而在低纬度地区,短日照会促进大豆提早开花,则需要尽量延长大豆的开花时间来保证足够高的产量。一系列的光周期开花基因在这其中起作用,使得大豆在不同的光周期条件下都能达到产量最大化。该论文综述了大豆光周期调控的分子途径(图1),对深入理解大豆光周期开花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未来的大豆分子设计育种。

来源:frontiersin 植物科学最前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TY2NDYyNQ==&mid=2247502306&idx=3&sn=a54af3a3aeecd73916ff0c39becaea4c&chksm=e8bdbbfcdfca32ea0e88ba42fbd6de09cb1fa474e37a5b97b136e6b8d0dc6ec09186383c6237#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大豆 光周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