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对话:一流科技期刊助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0-19

来源: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导 读

 

科技期刊是科技成果和传播科技文化的平台,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在全球贸易不稳定、科技竞争加剧等国际背景下,做出加快一流科技期刊、一流大学以及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措施,是构建中国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显示,高等院校占据了科技期刊数量的重要部分,2018年中国科技期刊发文机构中,高校占比35.53%。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代表的“双一流”高校在科技期刊建设中已经居于行业上游,它们相继成立的期刊中心或科技期刊社,吸引优势学科领域的稿件资源,促动中国科技期刊的多模态、集约化发展。


近日,第十六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长春举行。“校长对话”环节中,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副司长马宏建、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宋柏林,多位校长商讨高校期刊与学科建设的新型关系与发展方向,助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与一流期刊之间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

支撑科技期刊规范化发展


2018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五部门发出通知,联手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专项行动,以给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马宏建认为建设中国科技期刊“破四唯”的当务之急在于完善科技评价制度,“真正落实破四唯政策举措,特别是破除唯论文,逐渐确立新的评价标准。完善评价制度就要坚决摒弃基础研究中存在的“以刊评文”现象,评价重点是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评价。”他说。


马宏建认为,科技界应该不以论文作为科技工作者的单一评价依据,应按照科技工作者解决生产问题的实际贡献,以及在产业化应用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予以综合、科学的考量。在高等院校方面,他认为,高等院校作为科技界的重要部分,应明确对教师实行分类评价管理,同时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博士毕业唯一依据,应提升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尊重学术共同体的学术判断。


办好院校期刊的问题还在于如何构建与高校体制兼容的运营机制,钱旭红分享了华东师范大学在管理院校期刊的做法,他认为,积极改革体制对于激发院校科技期刊活力是必要的,他说:“2017年起,华东师范大学对所有期刊进行体制改革,并专门成立期刊工作领导小组,梳理管理流程,分工办刊,建立前后端相对分离、分工合作的办刊运营机制;还要建立期刊联席会议制度,以保证对期刊战略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另外学校还要成立校级和编辑的两级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


优势学科助力院校科技期刊

打造行业期刊旗舰


“大学办学术刊物,重点是给优势学科以财力和人力的支持,财力和人力不是没有边界的,一定要优胜劣汰。”钱旭红认为,高校应在具有优势资源的学科基础上打造一流科技期刊。


据钱旭红介绍,华东师范大学近年来在依托重点学科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期刊特色发展的道路。如优势学科海洋学的科教团队主办了《人新世海岸》期刊,《人新世海岸》凭借华东师范大学海洋学享誉国内外的声誉,搭建了国际先进学术前沿“人新世”的刊物内容架构,从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需求为目标,推动期刊走向国际化


宋柏林认为,类似于长春中医药大学的特色院校应当深耕擅长领域,坚持特色办刊思路,确保院校主办科技期刊处于行业的前列水平。他表示,长春中医药大学坚持特色办刊,数十年来深耕《吉林中医药》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始终坚持中医药特色办刊,从而打造足以引领行业前沿的中国核心期刊。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智慧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办刊实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宋柏林说:“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这两本期刊,深耕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从而实现了期刊与学科的协同发展。此外,由于学校对这两本期刊高度重视,《吉林中医药》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现已经成为能聚焦中医药行业前沿的学术交流新高地,在中国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关键领域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高校积极开拓合作平台

提升院校期刊国际化水准


钱旭红说,高校办刊有一定封闭性,解决问题就是联合办刊,和国际上重要的学术平台联合办刊,从而弥补视野狭隘的局限。


近年,中国科技界积极支持新形式学术平台的建设,为中国科技期刊开拓国际化视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建立了“中国卓越论文数据库”,汇集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国际国内的高水平论文,引导科研人员既重视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也重视在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一流大学和一流期刊是世界性的一流大学和一流期刊。华东师范大学的刊物在世界一流期刊建设的实践中,通过创立国际化主编团队、国际化的审稿平台和发布平台、定期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为刊物的国际化提供坚实的支持系统。”钱旭红说。


一流大学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创造知识和搭建传播知识的平台,而刊物作为科研成果分享的平台,与大学具有某种相似的媒介功能。马宏建认为,增强中国高校与科技期刊的声誉和国际影响力需要统筹兼顾,一方面要加强国内期刊的水平,另一方面要高校强化科研成果的可应用性,使得科研成果能让企业有更好的穿透和转化作用


“《CCS Chemistry》如何定位呢?它不仅属于中国化学界,它还是属于世界化学界的旗舰期刊。《CCS Chemistry》每年发表的文章不多,因为它严苛的论文遴选标准,是为了让自己成为能将变革性化学成果展示给世人的重要学术平台。”作为校长同样也是化学家的张希在谈到期刊国际化的话题中说到。


张希认为,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体现在刊物人员具有世界性的责任感,他说:“新冠疫情发生之后,我们不忘化学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专门邀请专家从化学生物学的角度探讨新冠病毒转移、诊断和治疗、快速检测的方法。作者们来自中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美国、荷兰、法国、以色列、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家,关于克服病毒的成果向世界展示。这反映了《CCS Chemistry》的办刊宗旨,《CCS Chemistry》不仅属于中国化学界,也是属于世界化学的旗舰期刊。”


【转载来源】本文转载于学会服务365

【内容来源】人民网

【学会编辑】韩炜


版权保护声明:

本公众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对内容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本公众号方联系。


来源:csss1980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c4MzgzMA==&mid=2650738797&idx=3&sn=cdf08b2e3a3f7e327774730366186645&chksm=becece5489b9474216f66ef0742948e6bf5a509e8c11c9df65196742cbc84675507cdeb2a200&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