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倒戈”可引发焦虑,浙大学者《Cell》揭示诱发精神疾病的“新凶手”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1-04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 文章内容综合中国科学报、浙大新闻网

20191104160230_66f02f.jpg

此前,科学界一般主要认为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元凶”在中枢神经系统本身,较少关注生物体的其他组织器官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近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靳津实验室研究发现,CD4+T细胞嘌呤合成代谢功能紊乱在慢性应激诱导的心理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成果于10月31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

20191104160230_69fc59.jpg

这对加深神经发育、精神疾病与免疫生理功能之间联系的理解,对了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并研发新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范柯琪与李异媛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教授靳津与东南大学教授柴人杰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CD4+T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液及各外周免疫器官中,主要功能是免疫监控和宿主防御,在B细胞抗体的生成和CD8+T细胞的活化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功能。细胞中的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对于细胞的正常发育与维持至关重要。

20191104160230_6d0e99.jpg线粒体碎裂的CD4+T细胞产生黄嘌呤进入血液循环后影响杏仁核

早在2017年,靳津实验室就开始寻找线粒体形态与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但进展缓慢。

免疫系统如何干预神经系统?最初,靳津实验室对解答这个问题也并没有足够的把握。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整合多种组学数据的技术也日趋成熟。于是,科研人员通过一系列组学的大数据工具,绘制了一张免疫-大脑图谱,尝试按图索骥找到CD4+T细胞的作用模式,进而找到T细胞与神经系统之间联系的蛛丝马迹。

20191104160231_70d0f0.jpg

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绘制大脑单细胞图谱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大脑的分析结果从只能看到一团细胞,到能够看清每一个细胞所处的状态。这有助于我们发现早期很难认识到的新信息。借由此技术,我们也发现了外周T细胞与少突胶质细胞之间的紧密联系。”靳津说。

多位科学家独立审查了这项工作,他们一致认同这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认为:“作者发现了通过靶向药物抑制CD4+ T细胞黄嘌呤合成,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回路功能进行调节的可能性,为那些因免疫系统失调而导致精神疾病症状的患者提供了精准治疗设计的方向。

20191104160231_73bae5.jpg慢性应激后普通小鼠不敢探索空旷场地,缺少T细胞的小鼠无此表现

靳津分析说,未来临床上可以设计一些血液检测的量化指标用于评判焦虑症的严重程度,也能给治疗效果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价,与目前临床上通过问卷填表的录入方式相结合,可以使病情判断更加准确。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重要作用还在于焦虑症药物的开发。目前焦虑症的大多数治疗药物直接靶向中枢神经系统,常伴随严重的副作用,对多区域的神经元都有影响,如果能进一步找到特异的T细胞,通过外周的靶点实现对焦虑或者抑郁症的干预,就能为临床医学药物研发推开一扇新的大门。

对于研究的应用,靳津还有更深一步的考虑。目前有数据显示,在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病人中,有高达30%左右的患者同时伴有严重的焦虑症状,但其背后的机制不明。靳津组研究发现在这类病人外周血内同样检测到黄嘌呤水平的上升,因此该研究可能为临床多种疾病状态下伴随性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潜在的干预靶点。

靳津表示,希望未来能给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画一张更大的地图,更加清晰地描绘多系统如肠道菌群、代谢改变、免疫反应和中枢神经间的相互关系,为最终攻克解决严重焦虑症提供更加精准的解决方案。

来源:biotech-china 中国生物技术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U5NDgyMg==&mid=2653945554&idx=1&sn=454ac455db81265d0e88c9df9fb2e45e&chksm=bd130ebb8a6487ad2b56e7d6ecc538155ca44006a947d7e3978d4b4f17b0f20700662d1fd707#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焦虑症 免疫学 cell 免疫系统紊乱 黄嘌呤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