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大严建兵教授团队在杂种优势可塑性和适应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09

来源:植物科学最前沿

核心提示: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玉米团队严建兵教授、肖英杰副教授和福建农林大学刘楠楠博士联合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发表研究论文“Phenotypic plasticity contributes to maize adaptation and heterosis”,揭示了玉米在不同环境下的响应模式,即玉米的表型可塑性,并进一步发现可塑性有助于玉米的适应性和杂种优势,这为多变环境下玉米育种提供重要参考。

wt_a42312020110155959_f308c1.jpg

植物的表型可塑性描述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生长时表型的改变。在作物的改良过程中,为获得稳定的高产优良品种,育种家通常会降低可塑性。但充分利用表型的可塑性将在有利或者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优化作物的表型。然而目前可塑性的相关研究较少。

该研究通过对一个约包含1000个F1的群体11个环境下12个性状的表型分析(图1),发现个体表型的可塑性普遍存在,群体水平表型变异仅30.8%可被遗传效应解释,不同性状的可塑性模式不同,例如玉米的开花期不同环境下较少发生交叉变化,而个体间株高更容易发生交叉,相应的,玉米的开花期可塑性相对较低,株高的可塑性较高。

wt_a32302021110155959_f47cff.jpg

图1 玉米杂交种12个性状的表型可塑性

进一步,我们鉴定到了454个影响玉米表型遗传值和线性可塑性的遗传位点(图2)。发现与控制表型遗传值的QTL相比,控制可塑性的QTL为微效多基因。另外,不同环境下大部分性状的表型变化主要是由于QTL效应值大小的改变,仅穗重和穗下茎节数的表型是因为QTL效应方向的改变而导致。

wt_a52312020110155959_f837d4.jpg

图2 玉米遗传值和表型可塑性的遗传机制

由于我们的杂交群体由包含488个热带和亚热带等亚群的自交系分别与两个优良自交系Zheng58和Mo7杂交而成,这为我们研究表型遗传值和可塑性在玉米进化适应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图3)。发现相较于我们广泛认识的遗传值参与玉米由热带到温带的适应,如控制开花期的很多基因ZmCCT9, ZmCCT10 和 ZCN8,表型的可塑性在玉米环境适应过程中也受到了选择。

wt_a52312020110155959_fbe271.jpg

图3 适应性相关性状的基因组受选择区域

另外,类似遗传值的杂种优势,F1个体的表型可塑性与亲本有显著差异,称之为表型可塑性的杂种优势,杂交能很大程度重塑表型可塑性,提高植物对环境的动态响应(图4)。基于我们鉴定到的影响表型可塑性的QTL,我们认为优良基因型的显性模型能更好的解释杂交种的表型变异。这表明通过杂交使优良基因聚合可控制杂交种的表型可塑性大小。

wt_a62312020110160000_00184a.jpg

图4 玉米表型可塑性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

来源:frontiersin 植物科学最前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TY2NDYyNQ==&mid=2247503747&idx=3&sn=d940928eb7cdf847f89c574002d4aa25&chksm=e8bdbd9ddfca348bd5d5796364b994f539c0008434a3ced369c80cf8c2b0cda32f12a3ea18db#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可塑性 玉米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