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冠状病毒研究取得新进展

孙熙宸 2017-12-08

来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团队在我国云南发现了一处蝙蝠SARS冠状病毒的天然基因库,揭示了我国蝙蝠携带有不同株具有跨种传播至人群可能性的SARS冠状病毒,以及SARS冠状病毒可能的重组起源,为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最新一期病原学权威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蝙蝠是SARS样冠状病毒的自然储存宿,自2005年以来,多个研究团队在我国、欧洲不同地区的多种菊头蝠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SARS样冠状病毒。然而,大部分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基因和部分附属基因与SARS冠状病毒差异明显。目前已报道的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至少在两个基因上与SARS冠状病毒存在较大分化。因此,它们都不是造成2002-2003年疫情的SARS冠状病毒的直接祖先。

  虽然已有充分证据表明蝙蝠是SARS病毒的源头,但有关SARS如何在蝙蝠中进化产生、从哪里的蝙蝠种群中出现等问题还未得到解答。

  石正丽研究团队自2011年起对云南省一处洞穴的菊头蝠种群开展了为期五年的SARS冠状病毒监测,在64份蝙蝠粪便粒和肛拭子样品中检测到了SARS冠状病毒RNA。

  他们对11株新发现的SARS冠状病毒进行了基因分析,并对15株在该洞穴发现的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流行于该洞穴的蝙蝠SARS冠状病毒在非结构蛋白基因彼此相近,它们的部分基因呈现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ARS冠状病毒的全部基因组组分都可以在这个SARS冠状病毒的天然基因库中找到。

  通过进一步的重组分析,研究人员在这些SARS冠状病毒基因内部多个位点发现了频繁重组的证据,并推测SARS冠状病毒的直接祖先可能通过这些蝙蝠SARS冠状病毒的祖先株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重组而产生。

  此外,该研究通过反向遗传学方法,将新发现毒株的基因替换到已构建的SARS样冠状病毒全长感染性克隆上,结果显示,基因不存在缺失的多株SARS样冠状病毒均可在细胞中有效复制,并可使用与SARS病毒相同的受体。

  石正丽研究团队的这一研究为认识SARS冠状病毒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新的见解,研究揭示了我国蝙蝠携带有不同株具有跨种传播至人群可能性的SARS样冠状病毒,表明我国仍存在类似SARS的新发冠状病毒病暴发风险,为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后,被《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杂志列为本周推荐文章。《自然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认为该发现回答了关于SARS病毒起源遗留的问题。 

来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原文链接:http://www.paper.edu.cn/community/details/N201712-31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蝙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