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果川:我用泡泡为“熊孩子”建造了一个幼儿园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建筑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学科,里面有艺术的成分,有工程的成分,有几何学,有物理学,有历史,还要懂文化,可以说任何人类的知识都可以把它装到建筑学里面。”

冯果川

一级注册建筑师

童筑未来儿童教育创始人

今天我带给大家关于我和儿童的一些建筑故事。

这个PPT的封面上,大家可以看到,可以说它是原始的棚屋。

这个建筑不是盖在丛林中,它实际是盖在深圳的一个广场上。

这个建筑是用红树林保护区里的一种入侵物种,叫银合欢建造而成的,工作人员需要每年不定期把这种植物清理掉。

清理掉的这些枝干我们觉得不要当垃圾丢掉,我们把它建成一栋房子。

我们在深圳市招募了一群小朋友跟我一起把它搭成了原始人的棚屋。

我们用竹子跟银合欢的树枝编织出这样的一个棚屋,过程中实际就是我跟小朋友做了半天的原始人。

为什么做半天的原始人呢?

因为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我觉得建筑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本能。

思想早餐

已完成:10% //////////

为孩子设计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跟孩子们的关系首先是来自我的设计,我做各种各样的设计,但是其中和孩子关系最多就是给孩子们设计幼儿园。

这个是我今天给大家讲的第一个幼儿园的案例。

在深圳土地特别紧张,所以给幼儿园的地是非常狭小的一块用地,这里面要挤下9个班的幼儿园,实际上根据深圳建筑要求,这个建筑其实是没有太多余地可言的。

在这么狭小的一个空间里面,我们在想幼儿园对孩子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一个幼儿园如果做得好,可能就是孩子的小世界,一个小宇宙,如果你这个幼儿园做得不好,可能就是孩子的一个“监狱”。

当我拿到这么小的一块用地,我在想我如何把一个世界装在这么小的一块地里呢?

我想到一个办法,罗马人有一种符号,大家都知道,就是十字架,基督教的符号也是十字架,这个十字架是什么意思呢?

十字架可以把它看成是罗马人认为的宇宙、空间,如果把它简化到最后,可能就是一个十字的结构。

中国人也是这样的,所以中国人有八卦,其实就是十字的基础上转了45度,一共有八个方位。

还是说世界由这些方位组成,那就用十字架做空间最抽象的概念,对它进行加工。

所以我们从一个十字架开始,一共有三层,每一层把十字的房间结构旋转45度,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很多时候幼儿园可以做到五花八门。

但是这种造型很夸张,像城堡一样,或者是色彩很缤纷的幼儿园,其实它在内核里面可能是很单调的,只是外表徒有其表,其实内部很单一。

我们希望给孩子创造空间体验上很丰富的幼儿园,所以我用这个十字结构每层旋转45度,让孩子每上一层楼,方位感就会旋转45度,这是一个旋转的房子。

结果是怎样呢,我们看一下电脑的效果图。

看上去似乎简单,但似乎又有一些变化,我们看到有虚、实间隔的处理,而且像积木一样,有一个很抽象的体积,非常深的阴影,非常洁白的外表。

这样的房子可能就跟孩子们平时看到的房子是很不一样的。

孩子生活在大人建造的城市里,你会发现孩子处在一个很单调的环境里,城市里都是所谓的标准层,一层层复制的。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复制、复制再复制,所以孩子以为我来到人类的世界,人类的世界就是单调的世界。

不,我们做这样子的旋转,看着好像相似的房子又有一些不同,这是我们做幼儿园的初衷,每个幼儿园都会带给小朋友经验上小小的变化、小小的挑战。

因为建筑旋转了45度,每一层的楼梯也是转了45度,所以这些楼梯也是交错的。

第二个幼儿园也是在一块很狭小的用地,这块地受日照跟建筑间距的影响,就是幼儿园的房子跟周围所有的建筑保持18米左右的距离。

所以最后这个房子只能修成窄长条,常规的做法就是设计一个标准平面,把它复制4次,这个幼儿园就成功了。

我的想法是,我们能不能让小朋友看到房子的时候,不觉得这个房子是4层楼,他搞不清楚是几层楼,面对自己的小世界,他发现分不出层。

我觉得如果能做成这样就有意思了。

另外我希望孩子走到房子里的时候,他知道这房子的空间不仅仅有一层楼的高度,可能还有两层楼,四层楼的高度。

在这里有不同尺度的空间,让他觉得他们的世界真的是一个很丰富的世界,所以我们的想法就是在刚才这样的长条形1体量里面插入三个峡谷。

这三个峡谷从功能上来说没有任何功能,就是三个没有用的空间。

这也是我们刻意为之的,因为我们平时住的房子里,这里是卧室,那里是卫生间,每个空间都赋予了名称,都有特定的意义。

如果这个世界每一件事要有意义存在,我觉得这个世界也太让人紧张了。

所以希望设计幼儿园有一些没有意义空间,就穿插了三个峡谷,看上去不是很清楚到底是几层,这里面有3道峡谷把单调的长方体切开,这就是它的外观设想。

现在这个楼基本上竣工了,这是建造过程中拍摄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又拿到一块更紧张的用地,这块地也非常的不规则。

根据要求,也是只能建一个窄窄的长方条。

而且这次连三个峡谷都切不了,只有1050平米的一块地,只能盖4层楼,有4000多平米,所以几乎是满满当当的一栋楼,这时候怎么办呢?

这么紧密的幼儿园,孩子在里面,那不就跟坐牢一样吗,一间一间紧挨着的房间,没有透气的地方。

怎么办?

我把幼儿园每个班级之间的墙改成了玻璃。

这件事费了很大的劲,因为大家都说从来没有这么做幼儿园的,这个很干扰。

因为这个小朋友看到那个班的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他很想冲过去,就很难管理。

我说这些幼儿园小朋友好可怜,已经没有空间了,借助隔壁的空间,让他们觉得世界不止这么小。

所以我说服他们把班级的墙体变成透明的玻璃,每一层都变成通透的空间。

另外就是,好像这个建筑里还有一个地方是可以去做一些动作的,就是消防用的疏散楼梯,小朋友每天上上下下的楼梯变成了我们做这个设计最重要的公共空间。

我找到一个元素,就是泡泡。

因为小朋友都很喜欢泡泡,我们用一堆泡泡做一层的空间,这堆泡泡从一层向上挤出两个楼梯间。

所以这两个楼梯间也是泡泡组成的,最终做成的外观是这样子的。

可以看到这个建筑的外观就是一些爆破出来的泡泡。

它是从低层一群泡泡里面挤出来的,可以看到藏着歪来绕去的楼梯间,让小朋友上楼梯的行为变得跟平时的动作有一点不一样。

这就是其中一个楼梯间,由于这个楼梯间太小了,我还不能把它装在一个完整的泡泡里,只能把它切开,只有一半,就是这么小巧的空间里面。

这个楼梯间好像是白色的,对不对,那个材料是半透明的,所以小朋友在半透明的楼梯间走的时候,他会看到他其实是在一个剖开的球体里走。

是不是有一种在外太空、陨石坑里,或者是在一个很奇特的地形里探险的感觉?

所以当房间很狭小的时候,就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释放孩子们的想象力。

这个是底层的,可以看到底层是一些像洞穴一样剖开的球体。

这是一些班级,由于是用一系列的泡泡组合空间,所以这个空间不是一个小朋友可以一下子能理解的空间,它需要不断地玩味。

它是个球面,但这个球面不完整,它是多大的球面,跟别的是怎么连接的?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就会不断脑补,用他的大脑去探索,去想象空间,所以这个是我们希望达到的一个效果。

这是其中的另外一个楼梯间,装在一个个完整的泡泡里面,小朋友从洞里看到有一个可以探索的路径。

这是把一个楼梯间切开给大家看。

在深圳这个高密度的城市里面,几乎没有剩余空间,我们做一个很拥挤的幼儿园的时候,如何拓展它里面可能的一些交往,一些可以供孩子放空想象的空间。

思想早餐

已完成:50% //////////

校园微改造

接下来是我们做的一个校园的改造。

因为我后来开始做儿童的建筑教育,所以我有机会去到一些小学里面,跟一些小学的校长关系也不错。

其中有一个深圳非常著名的私立学校叫百仕达。

校长他说厕所非常狭小,下课的时候,男生、女生通过这个通道挤进洗手间,因为通道太小了,通风不好,所以这个空间的气味很不好。

我们做了一个改造,就把它改成这样了。

原来就是在楼梯间的旁边有一个窄窄的,可以走过去的小胡同。

然后我们把墙壁打开,我们发现原来厕所里面的空间是很大的,但是男生、女生洗手池是分开的。

我们把它们集中在一起,有一个男生、女生相遇,可以聊天,可以嬉戏的公共空间。

改造之后这里就变成一个公共空间,厕所的功能反而变成次要的。

然后我们在这里种了很多的植物,所以小朋友可以在花间洗手,这样的一个情景我们觉得还是很诗意的。

后来校长告诉我,现在我们学校有外面的人来参观,我们都不带他去别的地方,我们就带他去参观厕所,因为这是我们学校里最好看的一个公共空间。

思想早餐

已完成:60% //////////

做儿童建筑教育的原因

我大概从八年前做儿童的建筑教育。

为什么做儿童的建筑教育呢?有几点原因。

第一,我觉得建筑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可以说它是一个让小朋友洞悉人类文明很好的窗口。

因为建筑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学科,里面有艺术的成分,有工程的成分,有几何学,有物理学,有历史,还要懂文化。

可以说任何人类的知识都可以把它装到建筑学里面。

因为建筑是在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上来思考人如何存在的一种知识,所以我觉得综合性的学科特别适合小朋友在小时候学习。

因为通过它,可以把你原来学到各种各样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

第二,我觉得孩子学建筑,其实是需要家长辅助他的,因为有一些东西不能一下子理解,需要跟家长讨论,所以一个孩子学习就会带动一家人学建筑。

第三,现在的孩子沉迷于手机、IPAD这些虚拟的界面,他们很多的经验不是来自身边现实的世界。

建筑是我们安放肉身的容器,实际上它就是我们跟这个世界的媒介。

所以我希望通过学习建筑,通过做建筑,把孩子们的身体带回到现实中来。

第四,建筑可以培养孩子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一个建筑从无到有,它是靠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所以学建筑实际上是在刺激你的想象力。

其次,学建筑是一个需要很多人讨论、协同完成的一个复杂工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要学会有一个团队的精神,要有一个协作的能力。

甚至在这过程中,有些孩子还可以培养出领导才能,所以我们觉得学建筑对多方面的培养,动手、讨论、观察、创造等能力。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做过很多不同的尝试,比如我们尝试跟深圳一些小学合作,做他们的校本课程,这里面我们不展开说了。

我们看一下其中跟小朋友玩的一些课程上的情景,我们带着小朋友用小砖头砌墙,用软的材料编织一个房子等等。

另外我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做了差不多6年公益性的演讲,每个月雷打不动,在第二个礼拜六的晚上跟小朋友讲建筑。

这是一些活动的场景,我们这些年积累了大概有60、70节的公开课程。

我们会跟很多机构,比如我们跟广州少年宫,广东省博物馆,还有深圳图书馆等合作面对小朋友的一些建筑活动。

这是在一个空间中讨论光的一个艺术展,我们设计的一个月亮。

当你进入到这个房间,发现房间的墙上有一个白色的月亮。

当人穿过房间的时候,当你遮挡其中一部分光的时候,你发现这个月亮不是白光,是由三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即光的三原色。

你挡住一种,它产生另外两种光的混合,最终你看的是五颜六色的。

这个是我们在西安双创园做的公共艺术展的作品,别人做的公共艺术都是一种雕塑,牌子上面写着禁止触摸,我们是鼓励攀爬。

我们做的虽然看着像雕塑,其实它是一个建筑,所以我们鼓励小朋友可以爬上去。

但家长都很紧张,因为这个雕塑就像一个多孔的海绵一样,小朋友从这个洞进去就不知道从哪个洞出来了。

这个是我们曾经与ME学院做的理想的家工作坊,可以看到小朋友自己去探索材料的特点,看看他能做成什么样的形状。

这些形态其实都跟常规的建筑好像不太一样,因为它不是常规用的建筑材料用的,所以在这里面,小朋友根据他手上拿到的材料去感知它的可能性。

这个课题就是说,小朋友,我们今天下午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搭不了一栋完整的大房子,能不能只给你的头搭一个小房子。

小朋友就拿一个纸箱搭一个头可以住进去的房子。

这是小朋友的头住在房子里的效果,他考虑:“我让我的头感觉舒适一点,开几扇窗。”这样子。

我们有时候会做大型一点的户外搭建。

这是有好几百名小朋友用纸箱搭一座城市的活动。

这是跟深圳光明新区图书馆编织搭建,探索竹子这种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材料。

这个过程中,即使在做建筑,也仿佛从里面看到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中那些竹编的手工艺品。

这是用快递用的气枕做的建筑,我们给小朋友做的一个课题是说能不能用空气盖一座房子。

这是我们用纸箱做的建筑,里面有叠色的建筑等,不同的建筑形态通过这些方式呈现。

这是用朋友的游泳圈做的一个建筑的结构。

这个是我们在烟台的历史保护街区,带着小朋友去观察那个历史街区,然后动手用纸壳把这个历史街区尝试复原出来。

通过身体参与的过程,我相信孩子们对这个街的记忆会变得更加深刻。

这个项目是比较复杂的,为期很多年,我们带小朋友去一个城中村里看城中村的生活。

虽然深圳有一半人口都是住在城中村里,但是我们招募的孩子从来没有踏足过城中村。

他们发现原来深圳的高楼大厦背后隐藏这样的一些空间,里面好拥挤,我们能为城中村做什么?

一组的小朋友做了一张椅子,另一组为城中村的小朋友做了个滑梯,但滑梯玩了一天就被小朋友们玩坏了。

回到百仕达小学跟他们的学生一起讨论学校要做一点什么改变,所以最后我们做了一件事,就是给舞蹈室做一个鞋柜,小朋友看到自己做好的鞋柜后都很兴奋。

去年我们出了一套书叫《一住一万年》,这本书里讲的是人类最原始的建筑,所以我们决定从居所这种类型开始,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人最早要做建筑的时候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居住,为的是获得一个安身之所。

在这本书里面,远古这篇通过四种不同的动作理解我们的居所,可以看到最早人类住的是什么,是住在洞穴里的。

最早我们对洞穴的改造就是挖,所以第一个动作就是挖。

但挖洞穴不能离开山,当人类越来越渴望探索远方就要离开山,当看到有树林,就考虑到用树枝捆绑搭一个巢居,这是第二种动作。

没有树木怎么办,会用身边的石块,或者是用土做成的土坯砌成一个房屋,这是第三种动作。

还有一个是夯土,可以把潮湿的土壤装在模板中使劲锤打,最后锤实成一座土墙,这是中国比较普遍在国外相对比较少有的建造技术。

通过这套书我们可以重新思考人跟世界的关系,由这四种动作构成的关系。

最后,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我觉得建筑师的工作固然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希望建很多的房屋供大家居住。

但是我觉得建筑的意义绝不止如此,因为建筑学实际上是通过空间、时间来讨论人应该如何存在于世上。

所以我认为它也是我们孩子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非常好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