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顶冰花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顶冰花属(学名:Gagea stepposa L. Z. Chue)是顶冰花属植物,约70种。多年生草本,植株无毛。有膨大的鳞茎。高10一15cm。单叶1-2片,基生,狭条形,宽1-3mm,茎上无叶。主要分布于欧洲、地中海区域和亚洲温带地区。中国有19种。该属绝大多数为早春类短命植物,生长期短,开花早,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无毛。有膨大的鳞茎。高10一15cm。单叶1-2片,基生,狭条形,宽1-3mm,茎上无叶。伞形花序顶生,花下有2-3片总苞片,花黄色,花被片6,条状披针形,长7-15mm,先端渐尖,基部扩展成囊状;雄蕊6,花药底着。蒴果膜质,种子多数,球形。

植株高4-6厘米,具灰白色短柔毛。鳞茎卵圆形,直径3-5毫米,鳞茎皮棕褐色,纸质,外为繁多的须根所缠绕和包围,有时偶有附属小鳞茎。基生叶2-3枚,条形(有时在严酷条件下为丝状),长3-8厘米,宽1-2毫米,背面有龙骨状脊;茎生叶3-5枚,窄条状披针形,宽1-3毫米,比基生叶短,自下向上渐小,下部1-2枚茎生叶叶腋内具球状小鳞茎。花1-2朵;花被片狭椭圆形,长约8-12毫米,宽约3-4毫米,内面通常桔黄色,外面通常暗紫色,先端钝或近急尖;雄蕊长为花被片的3/4,花药矩圆形,长为花丝的1/3或1/4;子房矩圆形,花柱棒状,与子房近等长或略长;柱头头状。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果期5月中旬至下旬。

该种接近腋球顶冰花,但叶片宽1-3毫米,茎生叶仅下部1-2枚叶腋内具球状小鳞茎;花被片椭圆形,内面桔黄色,外面暗紫红色,可以区别。1

这两个种在同一个地区分布范围内,随着垂直高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替代现象。草原顶冰花生于荒漠草原带以上,腋球顶冰花生于低山荒漠和山前荒漠平原。两个种的垂直分布界限是明显的,仅极个别特殊生境上有交叉和过渡类型的个体出现。1

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1100-2300米的山地、荒漠、草原至森林带的干山坡。1

分布范围产于中国新疆北部(乌鲁木齐、伊犁、博乐、阿尔泰)。1

主要价值草原顶冰花为良等饲用价值牧草。在荒漠草原上分布较广,虽株型矮小,单株产量低,但出现的频率较高,在局部地段成片生长,有一定的产量。早春返青早,生长速度快,给牲畜在有黄不接的放牧场提供了青绿饲料。6月种子成熟后,细小的叶片枯黄凋落。它不耐践踏,残株保留极差,秋、冬两季很少见到。由于株丛矮小,品质优良,粗纤维低,适口性很高,各种牲畜全株果食,特别是羔羊喜食。

采收储藏秋季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