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螯虾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淡水螯虾,体形较大呈圆筒状,甲壳坚厚,头胸甲稍侧扁,前侧缘除海螯虾科外,不与口前板愈合,侧缘也不与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愈合。颈沟明显。头部有5 对附肢:前 2对为发达的触角。 胸部有8对附肢: 前3对为腭足, 与头部的后3对附肢形成口器; 后5对为步足, 具爬行和捕食功能, 前3对步足呈钳状, 以第1对特别发达,用来御敌,后2对步足呈爪状。 腹部较短,有6对附肢:前5对为游泳足,不发达;最后 1 对为尾肢,与尾节合成发达的尾扇。步足全为单枝型,前3对螯状,其中第1对特别强大、坚厚,故称螯虾。末2对步足简单、爪状。鳃为丝状鳃。分布在水体流动、水中溶解氧含量高、透明度大,水质清新的水体中。1

概述螯虾喜阴怕光,光线微弱或黑暗时爬出洞穴,通常抱住水体中的水草或悬浮物,呈 “ 睡觉”状。 光线强烈时则沉入水底或躲藏于洞穴中,具有昼夜垂直运动现象。 克氏螯虾对水体要求较宽,无论湖泊、河流、池塘、水渠、水田均能生存,且有很强的耐污能力,甚至在一些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也能生存。淡水产的各种螯虾许多种有经济价值,可供食用。人工养殖发展很快。1

种群分布螯虾通常指淡水产的3科,其中螯虾科产于欧亚大陆和北美落基山以西,共 3属13种;美螯虾科产于北美大陆落基山以东,种数最多,至少有 10属260多种。拟螯虾科主要分布于南半球的淡水中(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曼群岛、南美南部、新几内亚和马达加斯加等,这科的特征是雌雄都不具第1腹肢,约14属120种。

繁殖繁殖用螯虾应选择体质健壮、肢体完整、体长7厘米以上的性成熟个体,其中雌虾约占60%,雄虾约占30%,雌雄比大致为2:1,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0— 50尾。螯虾交配季节一般在4月中旬,下旬便大批抱卵,怀卵量为70—350粒/尾,平均100粒/尾。亲虾放养50天左右,就有稚虾孵出,稚虾孵出后,全部附于母体的腹部游足上,在母体的保护下完成幼体的生长发育阶段。

栖息地在自然条件下,螯虾喜栖息在水体流动、水中溶解氧含量高、透明度大,水质清新的水体中。根据螯虾的栖息习性,人工繁殖和养殖螯虾,每天应将池水排除一部分,同时注入新水,使之形成微流,以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池水深应在30—50厘米为宜。在河流、池塘中,螯虾喜栖息在河床或池塘底部的石块空隙间、岸边浅水草丛中或树根下面。为满足螯虾栖息、繁殖的环境要求,养殖池塘应铺敷一层4—5厘米的卵石、碎砖瓦片等,并在池四周敷设少量的树枝。

养殖1.池塘条件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面积以3亩~5亩为宜,水深0.8米 ~1.2米。池底25%~30%左右面积种植水草,供其避敌栖息,前期水草未长出时,可用陆生植物扎成草把放在鱼塘埂1.5米处,每隔3米~5米放一把,每亩放20把~30把。

2.培肥水质。移植水草 ,在虾苗放养前后 ,可以在池塘四周移植水花生、茭白、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水葫芦和水花生需要用木桩和尼龙绳系住固定,以防止风吹集中在一起。池塘中还可以移植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池埂可以种植黄豆、空心菜等。移植的水草用 10 mg/kg 漂白粉溶液洗净后入塘,春、秋季节水草面积占总水面的 20%~30%,夏季可占30%~40%。也可以在池底设置一些竹筒 、网片、树根等,为虾苗生长提供栖息、隐蔽的场所。

3.清塘施肥 4月中旬左右纳水0.2米~0.3米,每亩用漂白粉8公斤~10公斤与生石灰70 公斤~80公斤混合稀释后全池泼洒,以杀死敌害生物。5月中旬施肥繁殖饲料生物,提高早期螯虾放养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4.放养 虾苗放养量视混养鱼的放养量及规格大小而灵活掌握。培育1龄鱼种的池塘,每亩放养虾苗10000尾~15000尾,放养时注意水温差。

5.日常管理 虾苗放养一周后要追肥,以培育浮游生物供虾苗摄食,6月~8月是螯虾体 长增长期,投喂饲料要充足;9月中旬以后是螯虾体重增长期,要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养殖前期,每月加注适量的新水一次,如在养殖过程中发现病害,一般以浸泡法和拌饵法 使用中草药防病,尽可能少用化学药物,以免毒杀螯虾。10月上旬当气温降到18℃可开始捕捞。除池塘养殖外,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水体情况进行稻田养殖、水槽水道养殖。养殖螯虾除 可供食用外,还可开发为观赏性品种。2

病毒性疾病有研究结果证明, 在淡水螯虾体内存在着多种病毒, 其中部分病毒是可以导致包括对虾在内的其他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的致病性病毒。但是, 有关淡水螯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积累的知识还是非常有限的, 对淡水螯虾病毒性疾病开展实验研究还只是最近十来年的事情。虽然还没有发现由病毒导致的野生或者人工养殖淡水螯虾疾病的大范围流行或者引起大量死亡的报道, 不过, 完成的实验性研究结果已经证明部分种类的病毒对淡水螯虾是具有高致病性的, 在这部分高致病性病毒中包括了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对虾养殖业巨大损失的白斑综合症病毒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通过对淡水螯虾饲喂有病毒感染的对虾组织, 证明了可以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传染给淡水螯虾, 并且导致淡水螯虾患病毒病死亡, 其死亡率甚至高达90%以上。因此, 用未经蒸煮消毒过的甲壳类 (包括淡水螯虾) 肌肉和内脏喂养淡水螯虾, 存在传播病毒病的危险, 是不可取的。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磊 - 副教授 - 重庆师范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