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传粉植物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鸟类传粉植物(Ornithophilous Plants)是指依靠鸟类传粉的植物。在亚洲,鸟媒植物的花通常以红色为主,气味不明显,花蜜在清晨或傍晚分泌、花蜜量较大,花缺少指引昆虫的蜜源标记(紫外光下也无),而亚热带或高海拔地区温度相对较低,不利于传粉昆虫活动,低温期开花的种类常需要鸟类来帮助传粉。鸟类传粉现象广泛分布于被子植物中, 多出现 在花冠发达尤其是花冠多少合生的类群中,但也有 为数众多的例外。热带地区特化的鸟类传粉植物 类群在中国分布不多, 鸟类传粉现象集中的多数科主要分布区也不在中国。1

进化机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鸟媒植物的花和传粉鸟具有很特殊的共同适应性变化。典型的鸟媒植物的花,花冠较坚实,能经受一定程度的碰撞,花瓣合生或靠合成管状,花冠的长度及开口的形状(通常二唇形)与传粉鸟的喙及头部形状相吻合;花蜜的分泌量大;花药是固定的,不能转动;花朵着生的位置比较显眼;花色多为能引诱鸟类的红色或橙色;花期长,白天开放 。1

分布现状鸟类传粉现象广泛分布于被子植物中,多出现在花冠发达尤其是花冠多少合生的类群中

中国植物区系中存在及可能存在鸟类传粉现象的类群:34科48属,毛茛科(Ranunculaceae)、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千屈菜科(Lythraceae)、山龙眼科(Proteaceae)、山茶科(The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红树科(Rhizophoraceae)、梧桐科(Sterculiaceae)、木棉科(Bombaceae)、锦葵科(Mavaceae、含羞草科(Mimosaceae)、云实科(Caesalpiniac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海桑科(Sonneratiaceae)、桑寄生科(Loranthaceae、胡颓子科(Elaeagnaceae、八角枫科(Alangi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柿科(Eben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萝藦科(Asclepiadaceae)、半边莲科(Lobeli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紫葳科(Bignoniaceae)、爵床科(Acanthaceae)、唇形科(Labiatae)、露兜树科(Pandanaceae)、芭蕉科(Musaceae)、姜科(Zingiberaceae)、百合科(Liliaceae)、兰科(Orchidaceae)。上述植物中48属中有38属是热带分布的,这说明鸟类传粉现象在中国的植物区系中主要是热带成分的特征。1

传粉特征鸟类传粉的植物很多,无特定专一性,只有啄花鸟、太阳鸟似乎对桑寄生更偏爱。鸟媒是含羞草科植物最常见的传粉方式。据资料记载,在我国有十几种鸟类参与花的传粉。如在我国海南岛,太阳鸟、啄花鸟、绣眼鸟不仅为热带森林或灌丛中许多植物传粉,也为栽培的椰树 、油棕、荔枝、芒果、腰果等植物传粉。

鸟类传粉现象广泛存在于30余科的植物中,其花部特征表现出对非专性嗜蜜鸟类的适应。这些植物类群在中国的植物区系中主要表现出热带成分的特征,但其中也有温带成分。1

主要价值尽管鸟类很受欢迎,却几乎没有经济作物是依赖鸟类传粉的,在中国和日本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和山茶(Camellia japonica)可能是例外,两者的种子都有一定含油量,是重要的食用油和工业用油原料,而后者近年尤受到化妆品行业喜爱(“山茶油”、“椿油”)。冬月里开花的油茶恰好就是前文提到的有蜂毒性的种类,虽然有本地的分舌蜂属(Colletesspp.)、和地蜂属(Andrenaspp.)的种类能够耐受毒性为其传粉,但两者规模化养殖似乎并不容易,但对包括22个栽培变种在内的30个山茶属植物的传粉研究发现,太阳鸟和绣眼鸟是其自然的传粉者,并能很大程度的影响其结实率。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