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片判读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象片判读是根据象片上的影象把地面上地物和地貌识别出来。象片是中心投影的构象,所以地面上的地物,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呈现于象片上的。因此象片判读必须掌握这一成象规律和判读特征。

释义象片判读(photo-interpretation)是根据航空或地面摄影象片上物体影象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关系位置和活动痕迹等特征,识别在实地是什么物体的工作。1

象片判读特征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阴影以及相互关系,在象片上的影象呈现各种特征,用以区别不同物体的影象特征称为判读特征。

形状地面上不同形状的物体,在象片上的影象也不同。一般说来,物体的形状与象片上的影象保持一定的相似关系。因此,物体影象的形状,可以作为主要的判读特征。但有些形状相同的影象,物体本身的形状可能完全不同,如旱地和苗圃、水渠和小路。另外,受投影误差或阴影的影响,物体的影象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如烟囱、电线杆、里程碑等,此时,形状就不能作为主要的判读特征。2

大小实物成象的大小决定于象片比例尺的大小。所以用象片比例尺分母乘以物体影象尺寸,可以大致确定物体的实际大小。但有些地物由于亮度、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成象大小往往超过了应有的大小,如坚实的谷场、草地上发白的小径等,由于反光的影响,成象会变大一些。2

色调地物的亮度和颜色反映到象片上,是深浅不同的黑白影象,这些影象颜色的深浅程度称为色调。象片影象的色调,除受物体的亮度和颜色决定外,还与物体含水量、感光材料特性和摄影季节有关。
1)物体颜色与色调的关系
全色航摄胶片除了对红外线不感光外,其它天然颜色均能感光,但对不同颜色的物体的感光程度不同,因此反映到象片上的影象色调也不相同。

2)阳光与色调的关系
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物体表面受光量不同,使象片上色调的深浅也不同。当阳光与受光面成90度时,受光量最大,色调发白;角度越小,受光越少,色调越深。水的影象与水的混浊度、深度以及阳光反射角度有关。水渠、水池的影象一般为黑色。平静的水面正好在摄影瞬间把阳光反射入航摄仪镜头,则水的影象呈白色。山坡向阳面和不向阳面,在象片上的深浅颜色就不相同,向阳面受光大,影象就浅一些,其山脊线就是明显的界线。
此外,当物体的反射光线向着摄影物镜时,进光量最多,影象发白;反之变深。这也就是同一物体在相邻两张象片上影象色调不一样的原因。2

3)地物含水量与色调的关系
同样颜色的物体,如果含水量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色调。含水量少、色调浅;含水量多,色调深。干燥的小路在象片上的影象一般是白色或浅灰色的;如果路面有水,则影象就呈灰色或深灰色,这是由于水能大量吸收光线的缘故。
4)摄影季节与色调的关系
摄影季节不同,地物影象的色调也不相同。如长苗的旱地要比犁过的旱地色调深一些。割过的草地要比没有割过的草地色调浅一些。北方的阔叶树。春季多为浅绿色,夏季多为深绿色,所以夏季所摄的象片色调较深。在秋季,阔叶树开始变黄,而针叶树仍为深绿色,两者的色调也不一样。

阴影阴影是高出地面的物体受阳光斜射而产生的。阴影可分为本影和落影两部分:地物未被阳光直接照射的阴暗部分在象片上的影象,称为本影;地物影子在象片上的影象,称为落影。

阴影对判读高出地面的物体有重要作用。本影有利于判别物体的形状和获得立体感,如山、冲沟等地貌形状,可以明显观察出来。而落影则给人们以高度感,根据落影可以判读出高楼、烟囱、高压线杆和陡坎等。但高大建筑物的落影有时会遮住其它地物,造成判读困难。阴影也可能造成判读上的错觉,如山坡的阴影可误认为是山坡长有植物或是陡崖,高大复杂的建筑物会将本影误认为是落影,或将落影误认为是本影,而判错建筑物的大小。所以在利用阴影进行判读时,一定要进行立体观察。利用阴影判读时,不能单纯以阴影的大小作为判读地物高低的标准,因为阴影的大小除与地物高低有关外,还于阳光的照射角度和地面起伏情况有关。2

意义它是摄影测量中象片调绘工作的基础。通过判读,将判定的影象以专用符号和注记表示在象片上,供地形测量、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土壤、森林和军事等方面调查研究之用。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