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腔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由浆膜性心包的脏层与壁层相互移行所形成的密闭裂隙,称为心包腔。心包腔在某些部位扩大,称为心包窦。主要有位于左心房后壁和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部分,称为心包斜窦。

概述: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升部)、肺动脉、上腔静脉与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部分称为心包横窦。在心脏及其大血管手术时,可在此钳夹大血管,以暂时阻断血流。

心包腔内含少量稀薄而透明的液体,称为心包液。起润滑作用,以减少心脏运动时的摩擦。此液是血清的滤出液,含少量蛋白质(1.7~3.5%)。

心包的解剖结构为一包裹心脏和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状结构。其外层是坚韧致密的纤维性心包,内层的浆膜性心包又分为壁层(parietal pericardium)和脏层(visceral pericardium)。壁层衬复于纤维性心包内面,脏层贴复于心脏的表面,即心外膜(epicardium)。出入心脏的大血管根部是脏、壁层互相移行的反折线。脏层与壁层之间为窄隙密闭的心包腔(pericardial cavity)。内含少量浆液,起滑润作用。在心脏底处有许多大血管出入心包,浆膜壁层与脏层反折处,形成心包斜窦(obligue sinus of peri-cardium)、心包横窦(transverse sinus ofpericardium)。两窦均为心包腔的一部分,在心脏外科中有一定实用意义。心包的前外侧、外侧及后外侧都与胸膜相接,两侧的膈神经,心包膈血管位于纤维性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在胸腺心切迹处,心包直接与胸骨及左侧胸肋肌接触,这个区域称心包裸区(naked region of pericardium)。此处,可以左乳头与胸骨中线下端作一连线,以连线中点为圆心,作一5cm直径圆周,这个圆即概略地指出裸区的范围。心包的固定装置除心包固定于膈中心腱上面外,尚有胸骨心包韧带和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等。由于心包并未与膈中心腱全部融合,大部地区尚可将二者分离,这就有利于剥离膈肌前部。在前正中线胸腹联合切口时,可不切开心包腔,而切开膈肌。心包对心脏有保护作用,能防止周围的感染向心脏蔓延;限制心脏扩张,防止心内压上升时心脏迅速破裂。当心包有慢性炎症时,导致结缔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缩窄性心包炎对心脏功能可有严重影响。心包变异主要为心包缺损,以左侧部分缺损最为常见。若缺损较大并连带有相应的胸膜缺损,则可沟通心包腔及胸膜腔。此外还有心包囊肿,心包憩室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蕾 - 主任医师 - 山西大医院 心内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