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失眠症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老年人失眠症的年患病率达5%,且低收入、教育程度低和丧偶等因素均可增加失眠症的发病率。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中,失眠症的发病率为20%~50%,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中枢神经系统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老年人会出现睡眠节律紊乱和夜间片段睡眠等症状。有证据表明,失眠症会降低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评价、增加抑郁症风险,引起认知功能减退。因此,对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病因和治疗需要进一步的重视和认识,老年失眠症患者常伴有躯体性疾病和精神心理问题,病因治疗是基础,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一、病因及相关疾病老年失眠症病因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

1、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松果体功能逐渐减退,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中的褪黑素分泌减少、心内神经元血管加压素的表达降低,都会改变睡眠结构,使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能力下降。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还可导致睡眠调节功能的下降。另外,老龄相关的晶状体浑浊可使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对睡眠觉醒节律的调节能力下降。

2、原发性睡眠障碍

原发性睡眠障碍是一类非药物或其他精神疾病引起的睡眠障碍,多见于老年人群,包括昼夜节律睡眠障碍(睡眠时相综合征和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型、中枢型或混合型)、不宁腿综合征和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患者可表现为失眠、白天嗜睡、夜间活动和不愉快的躯体感觉等症状。

3、躯体疾病

老年人躯体疾病多样,导致失眠症的躯体疾病主要有:①疼痛,如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骨骼肌疼痛和其他疼痛情况;②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心悸、夜间呼吸困难、夜间型心绞痛;③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鼻塞);④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病、便秘、腹泻和肛门瘙痒;⑤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频、尿潴留、膀胱排空不完全、尿失禁;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癫痫;⑦其他还有瘙痒、妇女绝经后的潮热等症状。

4、心理因素

精神和心理因素是影响老年失眠症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心理更脆弱且无助,老年人往往会感觉寂寞和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容易产生悲观和伤感等负性情绪。过于担心家庭事务,但又力不从心,使得老年人容易抑郁和焦虑。另外,丧偶、家庭关系不和谐、儿女不孝、经济压力大也会使老年人心情不好,甚至出现厌世观念。失眠症是老年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且易合并躯体上的不适。同样长期失眠的患者也容易合并抑郁或焦虑障碍。此外,如果出现躯体性疾病,会进一步加重不良情绪的发生。

5、行为和环境因素

失眠症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存在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夜间焦虑和非功能性睡眠行为等问题。患者表现为对失眠结果的扩大化,担心失眠会导致严重的疾病,造成身体实质性损伤,并且将不良情绪归咎于失眠。在老年人群中,白天小睡、提前上床、上床后活动(看书、看电视)、吃的过多、缺乏运动和久坐等均可能导致失眠症。睡眠环境是影响人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噪音、强光、温度不宜、床不舒适和缺乏阳光照射都可能会造成老年失眠症。

二、鉴别诊断老年人失眠症的临床症状:患者常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睡眠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证候特征,具体可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而不酣,或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甚或彻夜不眠等,

如果符合老年人失眠症状且失眠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月以上。即可判断失眠。

三、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1)苯二氮䓬类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可减少快动眼睡眠时间、降低睡眠潜伏期和减少夜间觉醒。苯二氮䓬类药物的吸收与年龄无关,但是与体脂有关,因此肥胖患者慎用,并且不宜长期使用。虽然失眠症患者接受苯二氮

䓬类药物治疗初始特别有效,但长期使用易导致耐药。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包括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和茚地普隆等。唑吡坦可用于入睡困难患者,老年人耐受性较好,且并不改变睡眠结构。唑吡坦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头晕、嗜睡和恶心;扎来普隆的药理学机制与唑吡坦相似,半衰期仅为1h,老年人使用安全,易耐受,无药物撤退反应;佐匹克隆是环吡咯酮类药物,作用于GABA,经过肝脏代谢,此药物还有抗惊厥、肌松和抗焦虑的作用。佐匹克隆对日间行为影响较小,对认知记忆的影响非常小。茚地普隆是吡唑啉吖啶药物,为GABA-A受体协调剂。

(2)抗抑郁药

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可以用于合并抑郁症的失眠症患者治疗。这类药物包括曲唑酮、阿米替林、多塞平和米氮平。

(3)处方药

抗精神病药物常用于老年难治性失眠症、行为障碍和抑郁症。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会增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降低睡眠质量,因此对于失眠症患者来说,需谨慎使用。

(4)非处方药和中药

非处方药和中药对失眠症也有一定效果。酒精可促进睡眠,降低睡眠潜伏期和快动眼睡眠时间,但长期使用或滥用可造成睡眠紊乱。

2、心理治疗对于由心理或行为因素导致的失眠症,心理干预或能达到满意效果。美国医师协会(ACP)推荐所有成年患者应将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作为慢性失眠症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深入沟通交流,找出患者失眠的维持因素,然后通过个体或团辅的方式,引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认知和习惯,树立正确的睡眠信念**。**

3、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神经刺激和神经调节电生理技术,通过磁场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度,失眠症患者大脑皮层属于高兴奋状态,低频刺激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TMS刺激大脑产生抑制性神经递质和促进松果体褪黑素的合成分泌有关。重复TMS可改善睡眠质量,并且不改变正常睡眠结构,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他研究用于失眠症治疗的尚有针灸、高位静电疗法、脑电反馈疗法、紫外线光量子透氧疗法和低能量He-Ne激光治疗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姚晓东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省人民医院 老年病科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