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膀胱陷凹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男性的膀胱与直肠相邻,腹膜由直肠移至膀胱后,两者之间有一凹陷,叫直肠膀胱陷凹。此凹在盆腔位置较低,腹腔积液、积脓、积血时,首先流至此凹,故在临床诊断疾病时有重要意义。

解剖结构:直肠:

直肠位于盆腔内,是大肠的末段。全长12~15cm,沿骶骨和尾骨前面下行,穿盆膈,终止肛门。直肠在盆膈以上称盆部,以下部分叫肛门部和肛管。盆部的下端有时呈梭形膨大,称直肠壶腹。直肠在前后的方向上有两个弯曲。上方的弯曲称直肠骶曲,凸向后侧,下方的弯曲凸向前侧,称直肠会阴曲。当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时,须顺应此二弯曲缓缓插入,以免损伤肠壁。男性直肠的前方是膀胱、精囊腺和前列腺,女性直肠的前方是子宫和阴道,故可经直肠触查这些器官。直肠为消化管的最末一段,其行程不是直线而有几个弯屈,它有三条横皱襞,其中两条在左,一条在右,高度不同,从下面看来三个皱襞互相掩叠,围直肠一周,支载粪块。

直肠近肛门的一段扩大成为直肠壶腹,里面有垂直皱襞6~10条名肛柱,肛柱上面有静脉丛。直肠终于肛门。肛门有肛门外括约肌及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是随意肌,属会阴肌。肛门内括约肌是肠内环肌加厚而成,属平滑肌,其作用是于大便临完结的时候彻底清除残存在肛门管里的废物。

膀胱:

膀胱泌尿系器官之一。位于盆腔内,接受并储存来自肾脏的尿液。膀胱底有左、右输尿管开口;颈部有尿道内口,通尿道。三口间夹成膀胱三角。膀胱的伸缩性很大,其容积随年龄、性别及个体不同而异。膀胱是贮尿的囊状器官。空虚时呈锥体形,分为底、体及颈部。伸缩性大,其形状、位置、大小、壁的厚度等随尿的充盈度而异。容量随年龄、性别和个体亦不同,形态、大小、位置和壁的厚度及其与周围的关系,都随尿液的充盈程度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正常人容量为350~500ml。最大容量可达800ml(新生儿为50ml)。当排尿时,膀胱壁的肌肉收缩,尿道扩约肌放松。膀胱底有左右输尿管入口;颈部有出口通尿道。排尿时膀胱肌收缩,尿道括约肌开放。

直肠膀胱陷凹:

直肠膀胱陷凹是男性腹膜在盆腔内形成的凹陷,位于直肠与膀胱之间,两侧界为直肠膀胱襞。其前下方和膀胱底之间有精囊腺、输精管壶腹及前列腺。

与直肠膀胱陷凹相关的疾病:直肠膀胱瘘:

直肠膀胱瘘属于常见的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国内统计新生儿发病率约为2800:1,男孩多见。在胚胎第5~8周时尿囊发育为膀胱,与午非管合并后形成殖泄腔,后肠即开口于此腔内,由中胚层发展的尿路直肠隔自顶端向尾端生长,逐渐将后肠开口向尾端推移而使殖泄腔腹背分开。腹侧部分,形成膀胱和尿道,背侧部分为直肠,若分隔不全肠开口仍在尿路器官上,则形成直肠和泌尿生殖系统的瘘管或直肠会阴瘘、肛门前移等畸形。约有50%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病人中合并有各种瘘管。男孩有直肠膀胱瘘、尿道瘘及会阴瘘,女孩有直肠阴道瘘、前庭瘘及会阴瘘。完全性肛门闭锁及男孩并发膀胱瘘、尿道瘘者,由于排便困难,故表现为低位肠梗阻。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后胎便排出,或仅在尿道口,尿布上沾染极少量胎便痕迹。腹部逐渐膨胀,并出现呕吐。仅有先天性肛门狭窄或虽有闭锁但伴有较大的会阴、前庭或阴道瘘的患儿,常至几个月或1~2岁时才出现排便困难。患儿可出现慢性腹胀。由于经常排便不畅,粪便积聚在结肠内可形成坚硬的粪石,继发结肠巨大,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诊断一般无困难。直肠膀胱瘘和直肠尿道瘘,发现尿内有粪便即可肯定诊断。会阴和前庭瘘(瘘口位于后联合内的舟状窝部),可于体检时看到,并可测定瘘口的大小,如胎便自处女膜内排出者则为阴道瘘。治疗则为手术治疗。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璟琦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