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膜部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尿道膜部尿道膜部是男性尿道穿越尿生殖膈的部分。长1.5cm,周围有尿道膜部括约肌环绕。为男性尿道中尿道前列腺与尿道球部之间。

概述1、尿道膜部:

尿道膜部仅约1cm,位于两层三角韧带之间,为横纹肌即外括约肌所包围,是最固定、又较薄弱的一段。尿道膜部有一弯曲,称为耻骨下弯曲,其角度为93度。所以应用尿道器械应注意其生理特点,手法不当时易致内伤,在会阴部受暴力挤压时亦最易损伤。

2、尿道海绵体部:

尿道海绵体部是男性尿道穿经尿道海绵体的部分。长12~17cm,又称前尿道。

尿道海绵体部是男性从尿道口至尿道球部为止的一段尿道。长约15cm,因其外部被丰富的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纤维所组成的尿道海绵体包裹而得名。其附着于两个阴茎海绵体的浅沟中。其位于尿道口部形成膨大的舟状窝,后端扩大形成尿道球。这段尿道能够活动,因此一般不易受损。

3、尿道膜部括约肌:

尿道膜部括约肌系尿生殖三角肌之一。在会阴深横肌前方,围绕尿道膜部,是随意的尿道外括约肌;在女性此肌可包绕尿道和阴道,故又称尿道阴道括约肌,可紧缩尿道和阴道。

4、尿道:

男性尿道除排尿外,尚兼有排精的功能,女性尿道仅具排尿作用。男性尿道长17~20厘米,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终于阴茎头的尿道外口。在尿道内口周围包有尿道括约肌。整个尿道可分为尿道前列腺部、尿道膜部和尿道海绵体部。一般把尿道海绵体部称前尿道,另两部分称后尿道。女性尿道仅长5厘米,起自尿道内口,在耻骨联合与阴道间斜向前下,开口于阴道前庭。女性尿道内腔较宽阔,富于扩张性。

解剖结构1、尿道膜部:解剖名。尿道膜部为尿道穿过尿生殖膈的一段。较短,约1.2cm。为尿道之最狭窄部。位于前列腺与尿道球间,自后上方向前而进,形成向前上方之凹陷。约于耻骨联合后下方2.5cm处贯穿尿生殖膈时,被尿道膜部括约肌和会阴深横肌环绕。前述二肌收缩可括约尿道,阻止尿液排出。其前方有阴部丛和阴茎背静脉,两侧为尿道球腺。

2、尿道海绵体部:解剖名。亦称前尿道。为尿道之最长部分。始于尿道膜部末端,终于尿道外口。长约15cm。全部贯穿于尿道海绵体内。其中部较窄,直径约6mm,末端位于阴茎头内管腔扩大,向外至尿道外口又濒缩小。

3、尿道膜部括约肌:解剖名。尿生殖肌之一。亦称尿道外括约肌。为尿生殖三角肌的前部,由环形肌纤维束而成。分浅、深二层。浅层起自耻骨下支,骨盆横韧带及其邻近筋膜,经尿道两侧至尿道后方,彼此交织后抵止于会阴中心腱,深层起自坐骨下支附近的阴部管(阴部血管筋膜鞘),向内包绕尿道膜部及前列腺下部周围。属随意肌,常处于收缩状态。具括约尿道膜部及压迫尿道球腺的作用。

与尿道膜部相关的疾病尿道炎:尿道炎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或慢性常由性生活传播而引起。急性炎症时表现为尿痛、尿频、尿急、尿道口有分泌物。慢性病例,晚期可形成尿道狭窄。

引起尿道炎的病原体常见者为大肠杆菌或葡萄球菌等,亦可为淋球菌、砂眼衣原体、尿素分解尿素原体、白色念珠菌、疱疹病毒和滴虫等。

引起尿道炎的诱因有尿道口或尿道内的梗阻,如包茎、尿道狭窄、结石、肿瘤等;邻近器官的炎症如前列腺炎、精囊炎、阴道炎及宫颈炎等;机械性刺激如器械探查、长期留置导尿管、创伤等;化学性刺激如药物的应用等。

非淋菌性尿道炎多由砂眼衣原体或尿素分解尿素原体引起,是近年受到注意的一种经性交传播的尿道炎。

急性炎症时,尿道口红肿,有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尿道粘膜呈弥漫性充血和水肿,有时可形成溃疡。慢性尿道炎病变可波及膀胱颈部或膀胱三角区。炎症消退后可出现疤痕,导致尿道狭窄。

急性尿道炎病人可有尿痛、尿频和尿急等症状,尿道口有分泌物。转入慢性期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仅在尿道口有少量分泌物,将尿道口粘闭。

女病人的诊断应注意有无阴道分泌物、阴道瘙痒、尿道及性交疼痛等病史。检查可见子宫颈、阴道壁、阴道口有分泌物。应将子宫颈及阴道分泌物作革兰染色,并作尿培养;重点排除淋球菌,注意有无砂眼衣原体或尿素分解尿素原体等感染。如已婚应同时检查配偶。

男病人重点检查尿道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排除淋球菌。检查前列腺、精囊、附睾等。

淋球菌尿道炎治疗见“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可用四环素或红霉素500mg口服,每日4次,共7日。病人的配偶进行同样治疗。同时治疗引起尿道炎的原发病如阴道炎、子宫颈炎、前列腺炎等。

注意事项:急性尿道炎,其尿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糜烂、溃疡形成,重者向近端或黏膜下发展,男性可引起急性附睾炎、急性精囊炎或尿道周围炎,尿道周围脓肿。慢性尿道炎,往往因尿道黏膜下组织受累,由结缔组织修复,而产生尿道狭窄。因此应综合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应进一步寻找原因,以防止病情迁延。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璟琦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