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发射谱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光发射谱是指分析材料化学成分的一种方法。又称原子发射光谱。对于一般化学分析方法难以测定的、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如铌和钽、锆和铅、钢和铯,特别是稀土元素,都能比较容易的单独测定或区分;其检测极限也很低,固体样品可达10ppm到0.1ppm,液体样品则为0.1ppm到0.01ppm。

定义光发射谱是指分析材料化学成分的一种方法。

别称又称原子发射光谱。

简称由于只涉及原子或离子的外层电子或价电子的能级跃迁,产生谱线的波长在紫外、可见光到红外辐射的范围内(即波长范围在。0.01~10nm)故简称为光发射谱1。

简介每种元素仅发射一系列具特定波长值的谱线,且其强度与元素含量成正比,故根据光发射谱可以判断样品所含元素的种类进行定性分析,并可根据特征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此分析方法的主要设备由激发光源、光谱仪和光电检测系统等组成。光源使样品所含元素蒸发和激发,发射出各种元素的特征辐射,然后依次由光谱仪和光电检测系统分光及检测。在实际应用中(如冶炼控制和成品分析中)将样品浇铸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电极直接进行光谱分析,也可用粉末试样。准确的定量分析要求制备各种浓度的标样1。

特点该方法的特点是:对于一般化学分析方法难以测定的、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如铌和钽、锆和铅、钢和铯,特别是稀土元素,都能比较容易的单独测定或区分;其检测极限也很低,固体样品可达10ppm到0.1ppm,液体样品则为0.1ppm到0.01ppm。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