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干造林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插干造林又称栽干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粗枝、幼树树干和苗干等直接栽植在造林地的造林方法。适用树种主要是柳树和易生根的杨树。适用的造林地如:四旁绿化和湿地、沙地。1

简介插干造林又称插木造林或栽干造林。利用易萌芽生根树种(如:杨、柳、榕树等)的粗枝或幼树树干和苗木茎干,直接插植地宜林地的造林方法,为分殖造林法的一种。其方法与“插条造林”相似,但其所用插穗规格长而粗,多用2-4年生粗枝或苗干,干长视树种和立地条件而定,需深栽至地下水位。此法用于“四旁”绿化、绿篱、河滩造林及薪炭林,为保证不失水,顶端切口可涂蜂蜡或沥青。1

造林地的选择插干造林,成活与否关键在十插捷能吾牛根,生根则活,不生根则死 而插穗生根时,要求十埴中有适宜的水分氧气和温度,故要求造林地具备湿润和疏松的条件,如杉木插条造林多选择山腰以下,最好是阴坡、山脚或沟符地带。1

杨树插干造林杨树(包括意杨、欧美杨及各种杂交杨)截根插干造林新技术目前已在全省各地普及推广,收到了大幅降低起苗、运输、空穴、栽植成本,减轻造林劳动强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加速林木速生丰产,提高经济效益的良好效果。但我们在农村开展技术服务时发现,少数地方采用此项新技术栽植的杨树,成活率不高,既使成活也不能速生丰产。我们通过调查分析,有三个注意事项:

一、造林立地条件选择不当。杨树虽为速生丰产用材树种,适应性也很强,但良种要良地,适宜的立地条件是重要基础。一些地方为了建大规模基地,栽植时搞“一刀切”,把杨树插干造林于土壤粘重的地块,或土层瘠薄、干旱板结的丘陵岗地,或水分十分缺乏的山坡中上部或顶部。由于缺水,插干造林成活率不高,既使成活,由于难扎根,生长也十分缓慢。要改变这一错误作法,坚决做到适地适树。根据杨树喜光、喜肥、喜深厚疏松土壤的特性,插干造林地应优先选择质地为沙壤土、轻壤土的地类,其次为砂土、中壤土,最次为土层较深厚,含水量较多的轻粘土。按地貌选择,平原湖区的绝大多数地方可以插干,山丘下位于谷地土层深厚疏松的地块也行。其它地类应改栽其它树种。

二、截取的干条长时间堆放。一些育苗户将圃地苗干过早截取后长时间堆放待售;或一些地方的造林单位、个体户在苗干运回后因故不能及时栽植而长期堆放,又不采取任何防止干条失水措施,是插干造林成活率不高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冬季和早春,气候干燥,杨树干条如露地堆放风吹日晒3天,其成活率一般降低20-30%,5天则降低50%以下。应坚决纠正这一错误作法。最科学的保管方法,就是入水浸泡。就近利用河湖渠塘,将打捆干条从基部而上入水1/2,最少不低于1米。浸泡时间就是长达2个月也没有问题。这样,还可增加干条含水量,软化树皮,促进不定根及时大量萌发,从而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加速苗木生长。

三、插干栽植深度过浅。杨树干条深插栽植,比常规带根栽植的根系一般扩大4-5倍,增加了根系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深度和范围,从而实现速生丰产,这是该项新技术的关键。但是,由于目前各地多采取雇工或承包方式栽植,往往因现场管理监督不力,雇工或承包者偷工减料,打洞深度不够,插干深度一般仅40-50厘米,最浅则20-30厘米;有的虽在苗基干上用红油漆划出了插干深度标记,但雇工或承包者却将基干部折断后再插入。由于插干过浅,或因长期干旱苗干失水而直接枯死,或因干体高大,风吹摇动而倒伏;或基部与土壤分离无法扎根而枯死。此问题应引起林地经营者的高度重视。要保证打洞深度在80厘米以上,保证苗干扦插深度在80厘米以上,并在插后灌浆封口踏紧。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