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礁结构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生物礁可生于台地边缘、台地内部、大陆边缘,甚至内陆湖泊等结构中。造礁生物主要是群体生物,如珊瑚、层孔虫、苔薛虫、海绵和藻类等,礁体中的造礁生物在数量不一定很多,占10%~30%,但要原地群体生长才能构成骨架,其间可含有附礁生物(软体、腕足、有孔虫、海百合等),充填灰泥、亮晶胶结物或被藻类粘结、包壳而成坚固的抗浪格架。1

简介典型的生物礁是由造礁生物原地生长堆积组成的、具有地貌特征和坚固的抗浪性的碳酸盐块体,是在波浪带建立起一个隆起于海底之上的构造,抗浪块体中的大部分生物保持生长生态特征。生物礁通常发育在气候温暖、阳光充分、水循环良好和富含养分,盐度正常的洁净浅海水域,还要有丰富的造礁,抗浪的钙质生物。在地理位置上,以浅水与深水相邻处的部位最有利于生物礁的生长,以相当于威尔逊模式或塔克模式5相带的台地边缘最有利于生物礁的生长。1

礁核礁核是指礁体中能够抵抗波浪作用的那部分,是礁的主体。它主要由原地堆积的生物岩或粘结岩组成。其中生物的含量很高,主要是造礁生物,还有一些附礁生物。2

礁翼礁翼通常是指礁相与非礁相呈指状交错过渡的那部分礁体。

礁体迎风一侧称礁前,背风一侧称礁后。礁前在风浪冲击下,礁碎屑顺着礁前缘的陡坡堆积形成的岩石一般称为礁前塌积岩或礁前角砾岩。礁后背风处含有较多灰泥基质。碎屑物质主要为来自礁核的生物碎屑。当礁体规模较小,受方向性风浪影响不明显时,礁前与礁后相似,礁翼分不出礁前和礁后。2

礁间在一些群礁复合体中,礁与礁之间的沉积物和生物组成与礁的发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海侵时,群礁发展,礁间为正常海相沉积。海退时,群礁发展受限制,礁间可出现一些潟湖相沉积。

台地边缘生物礁控制当时的沉积环境,其前缘因礁体受波浪冲刷而形成许多砾块,呈向外陡倾的岩层,而礁后则为显示水平层理的沉积。圆丘状礁体,其四周则往往具有侧翼层,层理向外倾斜,有时会陡(范嘉松和张维,1985)。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兵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