梶田隆章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梶田隆章(日语:梶田 隆章/かじた たかあき,1959年3月9日-),日本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现任东京大学宇宙射线研究所所长、同研究所附属宇宙中微子观测信息融合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Cosmic Neutrino)负责人、东京大学特别荣誉教授、东大卓越教授,中国四川师范大学荣誉教授1,荣获文化勋章,并被表彰为文化功劳者。

梶田教授受业于知名物理学家小柴昌俊、户冢洋二,他与户冢领导的实验于1998年证实中微子震荡,2002年三人同获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2015年梶田因“发现了中微子震荡,证明了中微子具有质量”与阿瑟·麦克唐纳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简介梶田隆章(日语:梶田 隆章/かじた たかあき,1959年3月9日-),日本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现任东京大学宇宙射线研究所所长、同研究所附属宇宙中微子观测信息融合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Cosmic Neutrino)负责人、东京大学特别荣誉教授、东大卓越教授,中国四川师范大学荣誉教授1,荣获文化勋章,并被表彰为文化功劳者。

梶田教授受业于知名物理学家小柴昌俊、户冢洋二,他与户冢领导的实验于1998年证实中微子震荡,2002年三人同获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2015年梶田因“发现了中微子震荡,证明了中微子具有质量”与阿瑟·麦克唐纳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2

早年生活与教育梶田隆章于1959年3月9日出生在日本埼玉县。高中时代,他对物理、生物、世界史、日本史和地球科学特别感兴趣。1981年从埼玉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毕业,1986年获得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东大,尽管对高能物理没有特别的兴趣,但他仍因“不知何故”选择了小柴昌俊的研究室。

毕业后,梶田隆章留在东大担任理学部助手,在小柴与户冢洋二门下学习。从2008年开始,梶田就在东京大学宇宙射线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1992年成为副教授,1999年升为教授,1999年成为所长。他现在(2015年)仍担任该职。另外,从2007年至今,他还是宇宙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主要研究员。2

职业生涯户冢-梶田实验团队用神冈探测器对于宇宙射线在地球大气层散射所产生中微子做测量。1988年,他们发现μ中微子与电中微子的数量比率为理论预言的60%。此一现象称为“大气中微子反常”。1994年,同一团队又发现,这数量比率与天顶角或中微子在地球内部移动距离有关,这意味着中微子振荡。

为了增进实验的功能,神冈探测器在1996年被改良提升为超级神冈探测器(Super-K)。1998年,户冢-梶田实验团队在Super-K获得更多精确实验数据,从而总结,数量比率的短缺是因为中微子振荡,即宇宙射线在地球大气层因散射所产生的μ中微子,会在经过地球内部的途中变型为τ中微子。这个发现令人信服地证实了中微子振荡的现象,也证实了中微子带有质量。1998年,梶田在“中微子物理学・宇宙物理学国际会议”首次发表这结果,引起轰动。

仁科芳雄奖专门奖励在物理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科学家。1999年,梶田因为“发现大气中微子反常”获得仁科芳雄奖。

美国《今日物理》杂志的在线编辑查尔斯·戴逸(Charles Day)2014年曾预测,因户冢洋二已故,梶田可望与阿瑟·麦克唐纳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这预言在翌年得以实现。

由于“发现中微子震荡,并且因此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麦克唐纳与梶田分享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梶田与麦克唐纳的研究结果分别对于大气中微子问题与太阳中微子问题给出解释,这揭露了标准模型的一大瑕疵,即中微子必须不带质量。得知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在东京大学特别为他举办的记者会上,梶田微笑着说:“我带着扩展人类知识地平线的好奇心从事研究,对这项纯科学能成为镁光灯焦点感到非常高兴。”2

荣誉1987年 -朝日奖(小柴昌俊代表)

1989年 -布鲁诺·罗西奖(集体获奖)

1998年 -朝日奖(户冢洋二代表)

1999年 - 第45回仁科芳雄奖

2002年 -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与小柴昌俊、户冢洋二)

2010年 - 第1回户冢洋二奖

2012年 -日本学士院奖

2015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5年 -文化勋章·文化功劳者

2015年 - 柏市民特别功劳奖

2015年 - 埼玉县县民荣誉奖

2016年 -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与铃木厚人等)2

参见小柴昌俊

户冢洋二

铃木厚人

超级神冈探测器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航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