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供暖设计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建筑供暖设计指的是先从了解当地气象资料入手、并根据当地热源情况(集中供热或其他热源),选定适宜的供暖方式和供暖系统;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情况进行供暖热负荷计算、选取散热器、进行平面布置、绘制管道系统图并进行水力计算(管径选择及水流阻力计算)、配备相应的附属部件、绘制相应的安装大样,完成采暖工程设计的施工图。

建筑供暖设计概论供暖设计概要我国是一个供暖大国,约三分之二国土上的建筑物需要供暖1。按照我国的现行政策,城镇供暖仍以集中供热和热水供暖为主。所以在诸多的供暖方式中散热器供暖仍占绝对的优势。

供暖设计要先从了解当地气象资料入手、并根据当地热源情况(集中供热或其他热源),选定适宜的供暖方式和供暖系统;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情况进行供暖热负荷计算、选取散热器、进行平面布置、绘制管道系统图并进行水力计算(管径选择及水流阻力计算)、配备相应的附属部件、绘制相应的安装大样,完成采暖工程设计的施工图。

我国现行的供暖方式,大致有散热器(热水)供暖(包括集中供暖与单户供暖)、地板供暖(热水)、热风供暖及采用其它能源的电热供暖(包括电热散热器及电热水炉等)、燃气供暖、热泵供暖及太阳能供暖(包括被动式与主动式)等等,各有特点和所长,但应用最广的仍为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水供暖方式。

供暖设计常见问题处理方法1)分户热计量系统中对邻户传热的处理方法

在住宅或其他建筑采用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2时,相邻户会由于调控、短期外出、无人居住等各类原因而关闭其户内的供暖系统,使本户与邻户(上、下、左、右)的内隔墙及楼板两侧形成较大的传热温差,导致本户的总供热量增加。这部分供热量是由本户计量但却是为邻户保暖所额外增加的。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一问题,是采暖设计时必须考虑但又难以完全解决的困难问题。

现在的一般做法是在本户各房间采暖负荷计算的基础上乘以1.5上下的邻户传热附加系数,用以选取散热器,而多增加的散热器所对应的热量,不计入整个采暖系统总热负荷及管道计算中(包括管径、总水量和总热量)。其目的有二:一是首先要作到本户供暖温度的保证,多增加的散热器可满足对邻户有一定传热量或本户进行温度调控的需要;其二是考虑一栋建筑物内多户调控的随机不同时变化,按系统设计工况下的标定水量也能适应部分用户增加水量而另一部分用户可能减少水量的情况,这样可以不再增大管道及热网和热源的容量,以尽可能节省投资及运行费用。至于一些特殊情况要求供水量变化幅度较大时,外网设计中则需考虑一定的调控措施。

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

当为全面辐射供暖时,其耗热量应在前述散热器供暖负荷计算的基础上乘以0.9-0.95的修正系数,或将室内空气计算温度取值降低2.0 oc。地板辐射供暖的有效散热量应考虑室内设备、家具等地面覆盖物对散热量的折减。

3) 连续供暖与间歇供暖

现行设计规范中的供暖热负荷计算方法,是以连续供暖为基础的。

所谓连续供暖建筑是指在一天的24小时之内都有一定温度要求的建筑物。而其在一天内的室内空气温度可以是一定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几个室温值。如住宅建筑,白天和夜晚就可根据人员使用情况,控制为不同的室温,但全天都是有温度要求的。至于连续供暖系统采用多项间断供热的办法也是允许的。而间歇供暖建筑系指一班制或一天中只有一段时间要求供暖的建筑物的供暖系统。这时,按照间歇供暖时要在使用时间内保持某一室温的要求,必须在系统运行的时间中比连续供暖多提供热量,以补偿建筑物在间歇时间内室温降低、而在使用时要尽快达到并高于室内计算温度而增加的。以求在使用时间中,室内空气温度均达到设计规定值,满足使用要求。

因此,间歇供暖设计时的热负荷及散热器配置数量,均大于按连续供暖计算的数值。由于现行采暖负荷计算方法中存有较大的安全度及间歇供暖逐时计算的复杂性,现在多数设计单位仅采用简单的间歇修正系数法,即在连续供暖负荷计算的基础上,乘以1.2-1.3(两班制及一班制)的间歇附加系数。这是供热制度引起的修正这一附加值要加到系统的管道、散热器及总水量计算中(与分户热计量系统计算方法不同)。

4) 住宅建筑供暖设计的热负荷概略指标

我国虽然幅员广大,跨温热、寒冷及严寒三带。采暖地区的室外采暖计算温度大致在-5~ -30 0C的范围内,相差25℃以上。室内外采暖计算温差()南北约差一倍以上。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建筑物保温做法不同,致使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同、因而使不同地区的室内单位面积耗热量指标数值基本相同(特殊情况例外),这就为确定统一的供暖负荷的概略指标提供了前提。可以看出,不同层次、不同朝向、不同位置的房间,差异是很大的。一栋建筑物的平均供热指标是按本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包括建筑内的非采暖面积)确定的,仅可供整栋建筑的总热负荷估算时使用,不能把这一平均指标直接用于不同的房间的热负荷计算。各房间的热负荷应按各房间的情况逐个计算,或按房间的不同采用各自的房间热负荷指标。这些指标都是以连续供热为基础的。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军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