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百家谈|少年得志可喜,大器晚成可贵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2-08

来源:清华研读间

编者按

学风,既是求知之风,也是授业之风,更是为人之风。”“作为教师应当言传身教、育人无声;作为学生应当厚积薄发,脚踏实地。由学生到教授,由求知问学到传道授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两位良师益友获得者,紫光讲席教授、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高级经济学家周皓老师,九鼎金融学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田轩老师用自己的故事向我们诠释了清华学风的意义。

99次失败换来1次成功

人生道路的分叉口,带来了徘徊、犹豫与抉择。2000年于杜克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周皓同样面临着各种选择。说起当初自己为什么会选择投身学术这条道路,周皓认为人生具有多样性,人生道路选择贵在自知,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都需要准确评估自己。职业道路的选择与思维模式、行为方式、态度习惯都息息相关,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我,才能做出准确的定位。

c45c97.jpg

选择以学术为业,并持之以恒走下去并不容易,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直面困难的勇气。每个学者,在求学从教的过程中,都存在遇到巨大困难的潜在可能。在周皓看来,任何学术科研都是一样的,都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的可能性。周皓形象而直观地比喻到:你要做煎饼,假若要做100个,大概99都会做好;但是你要想做科研,那么你可能试验100次,只有1次能成功。学术实质上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人生选择。因此,每一位走在学术道路上的人,特别是博士研究生,若要选择学术科研为终身事业,需要有这种准备。每个人皆是如此,每个成功的学者都经历过大量的失败经历,要能够经受失败,在失败当中学习。不怯于失败,不囿于得失。这就是在周皓看来,做学术、做科研与做一般性的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区别所在。

真理,有时候可能跟直觉不一致

02.jpg

当被问到什么是学风,田轩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严谨。清华以理工科见长,是工程师的摇篮,严谨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氛围。从科学家的角度来看,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都是在探究规律,试图理解自然和现实社会。所以严谨是最重要的,每一句话和每一句话之间的逻辑应该是联通的,要区分事实和观点,要确保每一句话都有事实或数据作为佐证。第二个重要的词是诚信,这也是清华的一个特点。所谓诚信就是要老老实实做学问、踏踏实实做人。第三是创新,它需要建立在前两者的前提之上。上述三点都是一个学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踏实、求实,不张狂、不务虚,不慕虚荣,这是周皓长期以来对清华学风的认识。这是清华的历史传统,应该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在他看来,务实求实,不求虚荣等好的学风传统,是很多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进入国际一流研究机构求学与做研究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在过去十几年,教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带来了一些问题,导致少数学生过于短视,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对自己长远发展所需技能的基本训练。这一问题不仅引起了学校、老师的重视,学生也逐渐有所意识。因此,若要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应回归本源,回归到对真实学术能力的培养和追求上。过度的教育专业化、产业化倾向应该得到纠正,这样学术研究者才能对整个社会产生更大的贡献。

03.jpg

周皓老师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简单而质朴的话概括了对他对研究生群体发展的要求,并强调将来要为党和国家工作30年、50年,这不是一两年的事儿。必须认识到学术研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不像有些宣传中说的那样充满光环,然后才能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他希望大家避免过度的卖弄吹嘘。在科研体制当中,过于追求虚荣,不利于真实的学术研究成果出现。作为学生应当摒弃虚妄、炫耀、吹嘘的心态与那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要树立脚踏实地的精神品质,踏踏实实去上课。

此外,田轩认为在求学与科研道路上,坚定追求真理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对知识要有敬畏之心,这是田轩多年科研经历最大的感受,也是他铭记于心的至理之言。说到对真理的探索,田轩有一个难忘的故事。在第一年做助理教授的时候,他曾与一位学术伙伴合写一篇文章,研究股票流动性对于企业创新动机的影响。但当时主流观点认为,较高的股票流动性是好的,尚未有人研究过股票流动性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这一问题。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往往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出乎田轩与合作伙伴意料的是,而他们的研究结论与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恰好相反:股票流动性越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反而越低。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冲击性、创新性的观点。用田轩的话来说:观点全都是新的,非常反直觉。

作为刚刚步入学术界的新兵,面对这个出乎意料、反直觉的研究成果,田轩与合作者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能不能把这个结果真实地呈现出来,能不能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做下去?其实这个就是学风的问题。这件事令田轩印象深刻,那个时候的他并不想放弃,并且执着地相信,如果结论是正确的,这个故事就一定可以讲圆。锲而不舍的初心与追求真理的执着,让田轩与合作者敢于直面困难,没有试图回避,也没有掉头走开。最终,田轩与合作伙伴终于证明了这个与主流学术观点恰恰相反的结论。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证明结论的正确性是第一个困难,让学术界认可这个反直觉的结论则是他们面临的第二道坎儿。然而,田轩与合作伙伴对真理的坚持,却给故事结局带来了巨大的反转。随着这篇学术论文发表在金融学最顶尖的期刊,田轩与合作伙伴的研究结论终于得到了翻案,这篇文章也连续保持着高引用率,成功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04.jpg回忆起这个故事,田轩不无感慨地讲到:本质上我们是做科学的,真理有时候跟人们的常识或直觉可能是不一致的。这就是我想说的——敬畏知识。这个记忆犹新的故事让田轩认识到,当你发现一些东西跟你想的不一样的时候,不必强求结论与预想一致、与现有理论或者常识直觉保持一致,更不要急于去推翻它、裁剪它。对于一个全新的现象与结论,找到它背后的逻辑,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才是做学术的本源与价值所在。在以后的一系列研究中,那些跟直觉不一样的结论会更加让我觉得更兴奋,因为它恰恰说明你可能会抓到一些真理的东西。

端正学风的使命与愿景

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学风问题,周皓老师谈到,学术不端不是一天造成的,之所以现在暴露出这么问题,在周皓看来与教育科研领域固有的问题、个人的成长经历等都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当发现学术不端现象时,不仅要从个别学生、老师等个体层面找到问题、纠正问题,更重要的是从教育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方面来思考。与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等领域相比,当前教育方面的改革是有所欠缺的。目前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在各类科研项目评比活动中,仍然有学术不端的情况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与科研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我们的应试教育从小学开始,一直贯穿到大学,好的行为习惯,也应从小开始培养塑造。说到自己对学生在科研上的要求,周皓认为,硕士生、博士生首先要接受基本的道德训练。作为一个追求学术的学生,一定要树立基本学术道德。学风,既是求知之风,也是授业之风,当然也是为人之风。正如周皓老师所讲,一个学术不端的人,其在生活与其他方面也难以成为典范。学术不端行为虽然表现在研究生和教授这个阶段,但是种子却可能是在很早的阶段便已种下。周皓老师提到一个现象,现在有不少的中小学生,过于成熟与世故,甚至从小就有着较大的虚荣之心和功利之心,。这一情况多由家庭教育不当所造成,不当的家庭教育会促成孩子从小注重虚荣而忽视实质,家长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05.jpg田轩同样认为,研究的意义在于探求新知,要树立良好的学风,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秉持敬畏之心,要把学术放在非常高的层次,踏踏实实、避免急功近利。从0到1的积累很痛苦,但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终身事业的人应当做到的。田轩认为对于任何学生来说,学风要求应该保持一致,但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群体,导向上可以有区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也一样,二者的区别只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前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后者是工作同时为了工作的需要而进行学习。田轩认为本次学风大讨论活动对离开过校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更加重要。田轩负责MBA项目,每一届的新生都要接受新生教育,而每一次新生教育都会包括学术道德、学术纪律宣讲。通过宣讲,新生将了解到学风与学术规范要求,如课程论文查重率不能超过10%,超过时还有第二次机会,若第二次依然没有达标那就会记F。学风教育也贯穿整个迎新活动,对于强化新生对清华、金融学院的认同感,提高学风认知度有着良好的效果。

06.jpg学风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在周皓看来,在同学生的交流中贯穿学风内容可能更为重要。虽然端正学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周皓鼓励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他以五道口金融学院为例,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学院老师,都是从国际一流高校毕业、从教归来的,他们对教学与学术科研工作都有着极其高的标准与要求,对待自己的学生也是很无情的。可以看到,国内高校的教育水准是在不断改进的。周皓回忆起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自己在国内读书、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还是以模仿学习为主,研究大都是总结别人的结论,很少有学术创新,缺乏新的想法。然而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之后,国内的学者、学术界在众多领域已经接近国际一流水准。既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也要看一些正面的成果,这是周皓对国内高校学风建设的认识。

厚积薄发,以跑马拉松的韧劲做学术

高校应该如何培养训练学生,尤其是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对于这一问题,田轩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论。当下的情况是,知识的折旧率很快,一个个具体知识点的重要性被削弱,能够把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网络,学会怎么去进入、解决一个问题,学会思考的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从授课教师的角度来看,他更加希望同学们上完一门课后,记住的不仅仅是知识点,而是掌握了一套能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良好的导学关系建立在共同的目标之上,如做高质量的文章和顶尖的文章。对于研究生而言,良好的导学关系应更加接近作坊教育式的师徒关系,小规模作坊式教育是培养博士生的必然手段,而不能采用大工业生产的方式。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尤其重要,教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就能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在管理教育学生时腰板也会更硬。学生对老师的模范学风、治学态度是能够继承并传递的。

07.jpg

对于清华大学的学生以及年轻学者,周皓以君子不器作为寄语,这也是他的科研感言与信念。君子不器一词启发我们:作为学者、学生,在从事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追求小的技巧,不拘于小的得失,目光长远、志在高远,真正深入学习广泛的思想知识,这才是应该坚守的最质朴而纯粹的学术品质。

08.jpg田轩希望青年研究者能够认识到,做学术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要有厚积薄发的韧劲。他希望清华的学生和年轻的学者们:首先要乐观,学术尽管辛苦但事情要往好处想;其次是努力,时间花在哪里,成就就会出在哪里;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尽管少年得志可喜,但大器晚成更为可贵。

创新 学术 学风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