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科学传播应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丨2020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2-17

来源:今日科协

今日科协



“我大半辈子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基础科学研究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还在持续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在我看来,只要等待的时间足够长,非常基础的研究也可以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在2020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如是说。他认为,在进行科学传播、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过程中,要向大家强调基础研究的极端重要性。



在大会的视频报告中,莱维特回忆了自己还是个年轻小伙时,有四位科学家成为了他心中的英雄: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一起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另一位是约翰·肯德鲁,第一个解析了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人;最后一位是马克斯·佩鲁茨,分子结构生物学的先驱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克里克和沃森都是佩鲁茨的学生和实验室成员。最不可思议的是,这四位科学家在1962年同时获得了诺贝尔奖。




让莱维特印象深刻的是,1962年底,肯德鲁制作了一档科学教育类电视节目,名字叫做《生命之线:分子生物学导论》,讲的是细胞内的生物学革命、蛋白质解析等。该节目从1964年1月4日开始播出,形式新颖,内容水平高。




重大基础科研成果通过电视科普的形式进行传播,对莱维特今后的科研生涯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1967年,莱维特来到剑桥攻读博士,师从肯德鲁。这也是为什么提到科学传播的价值时,莱维特深有体会的原因。




此后,莱维特所有的兴趣都围绕着基础科学展开。他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一些看似非常纯粹的基础科学最终会得到大量应用。




“今年,所有人都在寻找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因为抗体是人体最神奇的防御系统。当病毒来袭时,它能检测识别到病毒,并阻止病毒感染我们的身体”,莱维特介绍。




1987年,莱维特来到斯坦福大学建立了结构生物学系,他还作为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加入到了一家名为蛋白质设计实验室的初创公司。当时,他的一项核心研究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制作出一个特定抗体的模型。




此后,他研发的多尺度计算模拟方法和软件帮助公司设计优化了人源化抗体。很多公司因此大量投资蛋白质设计实验室,制造了许多抗体药物,比如大名鼎鼎的赫赛汀和安维汀。仅在2012年,他们就从专利使用费中获益4亿多美元。



来源:中国科协信息中心

来源:gh_7baf8471087f 今日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I0MjQzNg==&mid=2653124994&idx=3&sn=f3ca800ad477b877105830cdd8a2b1be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国科协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