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播报】2020年第12期目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2-21

来源:城市规划






编者絮语


配套    石楠






规划研究


中国城镇化率60%后的趋势与规划选择

王  凯  林辰辉  吴乘月

【摘要】随着城镇化率突破60%,我国全面进入城镇化中后期,这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组织等发生变革的全新时期,需要重新审视城镇化发展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国内城镇化呈现增速放缓,人口流动更加近域化,人口结构发生改变、需求多元化等新特征。未来,多元服务经济需求的现实性和保障人力资源的迫切性、城乡双向融合的现实性和城市存量更新的迫切性将成为影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此,进一步思考我国城镇化率发展可能的高中低三种情景,并预判城镇化空间格局。EWE同时,规划工作面临重大挑战,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的国土空间结构调整、以人民为中心的人居环境建设和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应当成为未来的工作重点。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机构改革与空间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苏  冬  刘  健

【摘要】近年来,伴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国家机构改革成为了其中重要的措施和步骤。在规划管理领域,自然资源部的成立便是多年机构改革的结果之一。本文综合公共管理及城市规划学科视角讨论规划管理改革问题,尝试理解“机构改革”与“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内在逻辑,揭示机构调整与国家治理之间的交织变迁,论证自然资源部的成立是否回应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文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的13次国家机构改革,特别是规划管理机构的调整过程进行历时性分析,构建以机构、职能、管理三要素为核心,以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为出入端的“机构-治理”分析框架,剖析规划管理机构和国家空间治理逻辑的同轨变迁与必要的承接机制,为推进空间治理新格局提供新视角的思考。






学术季对话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国土空间演进的影响

耿慧志  沈  洁  刘守英  吴宇哲  沈  迟  桂  华  王明田  彭震伟  李京生  张  立  陈  晨  陈  琳






健康规划


社区步行环境的主动式健康干预——体力活动视角

谭少华  高银宝  李立峰  张  杨

【摘要】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生活方式下,缺乏运动引发的慢性病日益盛行,提升运动量是有效干预此类慢性病的重要途径。基于体力活动视角,阐述社区步行环境主动干预人群健康的内在逻辑:运用步行环境干预居民日常体力活动,通过增加居民日常运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免疫力以增强居民身体素质。以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街道为例,采用步行环境干预度(步行环境强度和广度)测度社区步行环境对人群健康干预的空间绩效。研究表明:(1)社区步行环境干预度能有效表达步行环境对人群体力活动的健康干预绩效;(2)路网密集、公交便利、服务设施完善和环境品质高的社区步行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干预度较高,有助于提升人群健康。探索促进人群日常体力活动的社区步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为增进社区居民健康提供了空间建设依据,本文尝试将体力活动干预转译到空间上,为城乡规划学科参与人群健康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量化的视角,以期为人群健康干预及多路径建设健康社区提供参考。


残疾人视角的无障碍设施低使用率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夏  菁  陈宏胜  王兴平

【摘要】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近40年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总体滞后,完善无障碍设施的空间布局与提升其使用效率已成为空间规划中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本文从个体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行为活动因素和建成环境因素等四个方面对南京市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使用率展开分析,进一步结合深度访谈及实地调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残疾人的个体生理因素对其使用无障碍设施的频率并无显著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因素、行为活动因素对残疾人使用无障碍设施的频率有一定的影响,建成环境因素对残疾人使用无障碍设施频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应实现从“建成度”向“可使用性”的目标转换。






继承与创新  [主持]王树声


文荫武备:一种兴文事与修武备融合并重的规划设计理念

王树声  李小龙  张  瑶  王  茜






 遗珠拾粹 [主持]阮仪三  彩页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疏口古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李久君  张晓薇  苏东宾






生态规划


城市边缘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研究——公益性产出保障导向

邢  忠  汤西子  周  茜  顾媛媛  陈子龙

【摘要】由穿插于农田、荒地、村镇聚落之间的片林、湿地、河道和小规模分散农林空间等构成的城市边缘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兼具自然生态维育与城乡服务两大公益性基础服务功能,而源自近郊规模农业生产、旅游业不当建设与城区污染转嫁的生态胁迫危及其公共产品输出总量与品质。文章从保障公益性产出视角,探讨根植于地域景观格局的边缘区多功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与重点环节:(1)评价现状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并鉴定其公益性产出功能,制订复合规划目标;(2)识别具有公共产品输出潜能的用地斑块并甄别关联生态过程空间模式,分析响应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区功能诉求的规划保障路径;(3)构筑三网叠合的蓝-绿空间布局框架,并进行保障公益性产出的规划绩效评估。


大城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及规划应对——成都市中心城区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探讨

蒋  蓉   严  祥   李帆萍  刘亚舟

【摘要】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是控制城市蔓延、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成都市中心城区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从2002年开始,历经10年、4个版本。对比4个版本规划,发现成都市面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采用了控制生态用地总量、引导建设用地数量减少、优化空间形态、完善功能等措施不断深化完善规划,最终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管控要求。成都市的探索表明,单纯强调生态保护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较难实施,应在一定程度上回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才能顺利推动并发挥实效。今后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应更加强化社会经济调控的公共政策属性。






乡村研究


式微的山地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意愿特征、问题、趋势与规划响应

万成伟  杨贵庆

【摘要】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山地乡村总体式微并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缩-并”交织的重构,这不仅给山地乡村自身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挑战,还给其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带来很大难题,成为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乡村振兴规划建设实践及调查,运用交叉法等分析村民性别、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区位等群体特征及其对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和需求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山地乡村空间具有突出的异质性,并衍生出与众不同的人口与社会结构的异质化,给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带来时、空、需求等诸多挑战,成为规划配置的痛点与难点。为此,提出“内容配置-空间布局-发展时序”的精准规划框架与对策。


从犯罪预防看徽州古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王  益

【摘要】徽州古村落空间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本文基于犯罪预防的角度,以三个聚落(徽州古村落、皖南新农村住区和皖南城市住区)为比较对象,结合空间句法定量分析,运用犯罪学、建筑学等相关理论,从空间秩序、交通组织和建筑布局三个层面,总结了徽州古村落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






空间研究


上海郊区的半化服务现象及空间分布

周建斌  李京生

【摘要】伴随着人口流动、产业调整和社会转型,上海郊区目前普遍存在过渡性的半化服务现象。本文通过对生产、生活和社会领域的半化服务案例开展分析,解析了上海郊区半化服务的概念、特征、成因、空间分布规律及与半城市化的关联,以便为规划引导措施和相关技术政策提供参考。 






城市设计


景与观:城市眺望体系的空间解析与建构途径

杨俊宴  孙  欣  潘奕巍  夏歌阳

【摘要】现代城市景观不仅需要优美的物质空间形态,也需要合适的观景场所,使城市中的“景”与“观”具有良好的互动,进而形成城市的眺望体系。本文以眺望的基本视觉和空间要素为切入点,研究人们眺望欣赏景观的视觉机制特征以及观景眺望点的布局要求,从景与观互动的视角阐述城市景观资源的圈层划定、城市眺望点的空间选择、城市眺望点的评价分析,解析城市眺望体系的空间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应用来对眺望体系建构过程进行解析,试图为城市形态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探索。






其他


《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总目次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来源:chengshiguihuazazhi 城市规划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U5OTkzMg==&mid=2650817200&idx=2&sn=75e5d7df00ed361aa895274d23669edb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