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梁鹤年的思维——理论:现象与真相的关系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1-22

来源:中国土地科学

当前,全国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正在加紧编制中,迫切需要新时代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和域外经验的借鉴。梁鹤年教授曾任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院长,其研究领域包括国土空间规划与中西文化比较等,庄少勤副部长曾高度评价“梁先生不仅是位融汇东西的规划思想者,也是位知行合一的规划实践者”。按照部领导有关加强理论研究的要求,经学会领导研究,并通过与梁鹤年先生本人沟通,特在中国土地学会平台开设“梁鹤年的思维”专栏,陆续推出梁鹤年系列规划学术成果,以资借鉴,敬请关注。


理论:现象与真相的关系



上次说到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指导性理论中,解释性理论是关键。什么是“解释”?找真相是也。


我家附近有所大专学院,前面草坪有一排排的树。其中一排松树每棵都是向马路那边倾斜。假若你问学院的教授为什么会这样,他会以学者的口吻说,“变量很多,不能三言两语说得明白。要好好研究。”你问一个住在附近的老太婆,甚至过路的老乡,他会毫不犹豫的说,“空旷的草坪,整年吹西风,不向东斜才怪呢”。教授从树的生成形态去分析,越弄越复杂;老乡从树的生长真相去想,一语中的。什么是树的生长真相?所有树都是垂直生长的。为此,它们倾斜肯定是被横推,在这里是被西风推。假若树的生长是没有垂直的定律,是任意生成的,那就真的很难解释为什么整排往东斜。真相是什么?是“现象底下的本质”:树的形态来自树的垂直生长本质。本质是必然因素;天然的风向、水流、日照等等,人为的地面地下管道、顽童的推撞等等都是偶然因素。表面来看(现象),树的根、干、枝、叶没有一处是与地面成直角的,但因为有了垂直生长的定律(真相),其他的偶然因素才有解释的意义。老乡有的是“常识”:对事物真相的直觉洞悉。如果没有常识,多少学术研究也研究不出“风吹,树斜”。现象是相对的(因人、事、时、空而异),没有一棵树是同一模样;真相是绝对的(不会因人、事、时、空而变),每一棵树都是垂直生长。正因如此,偶然因素才发挥作用,使所有的树都长得不同。


真相也包括“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因果关系。例如:30多年来,中国城市的建设范围不断向外扩大,这是个可以观察和量化的现象。同期,城市小汽车的数量和使用也不断增加,这也是个可验证的现象。假如我说,小汽车增加是城市扩大的原因之一,相信不少人会点头。但是,假如我指出,同期内,城市居民拥有和使用电冰箱也在增加,并断论这是城市范围扩大的原因,相信同意我的人不会多。两套都可以“科学验证”的“相关关系”,为什么一个有说服力,一个没有?


因果关系也需要“常识”来演释。亚里士多德的最大贡献之一是逻辑“三段论”(syllogism)。最简单的解释是:a带来b;b带来c;因此,a带来c。小汽车增加提升交通的“可达性”(同一的时间可以去远一些);可达性提升了,城市的范围就自然扩大(假设市民是追求更大的居住面积而土地的价格是离开中心区越远越低);因此,小汽车增加带来城市扩大。(当然,这是相当肤浅的例子,甚至有人会倒过来说,城市扩大带来小汽车增加。但关键是这个倒过来的推理也得用上因果逻辑。)“可达性”理念把小汽车增加(现象)和城市扩大(现象)连上了。所以听来“言之成理”。好像没有什么理念可以把电冰箱增加和城市扩大连起来。要注意,“可达性”本身不是个“现象”,是个“理念”。“理念”思维是人与兽的基本分别,而理念中以因果最为关键和突出。


西方的逻辑学就是环绕着这个“三段论”发展的,确实厉害。你看,“a带来b,b带来c,因此a带来c”是用来推出a与c的因果关系。b是桥梁,但当推出a与c的因果关系之后就“失踪”了,或可以说功成身退。这为逻辑推理创出极大的空间。为什么不可以是a带来b1,b1带来b2,b2带来b3,……bn带来c?到最后,仍是a带来c,但中间就可以一条长长的因果链带。规划的目的往往是为要改变某些城市现象(果),逻辑推理帮助我们发掘和臆想应该用什么的规划手段(因),而这些手段往往是通过引发、诱发或推动一连串的因果关系(多个 “bi带来bj”)去达成规划目的的。


当然,“三段论”“推理可以被滥用、误用。耗子与兔子是同一的东西-----啮齿动物;兔子和宝宝是同一样的东西-----宠物;因此,耗子和宝宝是同一样的东西。这分明是歪理,但有时我们会有意或无意间用上(亚里士多德有非常详细和系统的论述)。


说白了,逻辑是推理的工具而已。“前提”决定推理的方向。英语有句话,“垃圾进来,垃圾出去”。前提的正误是关键,什么是规划的最大前提?


✦✦✦✦✦✦✦✦✦✦✦✦✦✦✦✦



作者简介

梁鹤年Hok-Lin Leung),加拿大籍华人。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院长、教授。(2009年荣誉退休)。曾就读于香港大学(建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英国剑桥大学(土地经济)和英国雷丁大学(土地发展与管理)。研究范围包括土地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政策分析方法、西方文化基因。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在加拿大担任联邦财务部顾问,并创办“国家不动产高级官员论坛”、“企业地产高级研修班”,及亚太区驻加拿大大使的“大使论坛”。2003年入选《加拿大名人录》。1986年开始回国讲学,并任我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住建部、自然资源部高级顾问和专家组成员。除城市规划外,在科技、经济、金融、贸易、文化等方面出版了大量的专著与论文。2002年由中国国务院授予外国专家最高奖——“国家友谊奖”。


(本文责编:蒋仁开;网络编辑:曾 爽)

来源:gh_c372e50c8789 中国土地科学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NTM4MzMzOA==&mid=2247487363&idx=1&sn=d8a133e5988ad7ac09faed0cca1d58c2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