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奏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奏曲”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1-22

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奏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奏曲”

生机盎然的中华母亲河,正在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动能澎湃的长江经济带,崛起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生态宝库和黄金水道。这条延绵万里的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人口和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均占全国40%以上,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40%,也是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十三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先后于2016年、2018年、2020年在长江上游重庆、中游武汉、下游南京主持召开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勾画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宏伟蓝图。


▲ 工作人员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两只白枕鹤放飞(2019年12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铁腕治理 不留死角

提升母亲河“好颜值”


2020年12月26日,历经三次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写入法律。我国首部流域法律的出台施行,为保护母亲河构建了硬约束机制。

2021年1月1日零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重点水域179,693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持久战全面打响。

5年的时间,围绕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开展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局高度,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第一次座谈会,明确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活力。这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军的号角。

“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了开好这次座谈会,总书记会前赴湖北、湖南实地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在会上,总书记重点阐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五个关系,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经过近5年生态环境治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虽得到控制,但离绿色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明确要求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找出问题根源,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加强协同联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推动上中下游地区的互动协作,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注重整体推进,在重点突破的同时,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性和整体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指明了新方向。

跨越5年的三次座谈会,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里程碑。5年来,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座谈会主题从“推动”向“深入推动”,再向“全面推动”演进,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调始终不变。

此外,5年来,还有一项最大的变化就是保护长江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立足点。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一场场生态保护攻坚战接连打响,沿江省市发展理念深刻嬗变。

长江上游最大江心岛重庆广阳岛,曾经的房地产开发被叫停。如今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超过300万平方米,入选长江经济带第一批绿色发展示范区。

长江中游湖北段,昔日冒着黑烟的烟囱消失,采砂船、渔船难觅踪迹,很多岸线披上“绿装”。

长江下游江苏段,藻江河入江口旁,曾经的化工厂已拆除。为破解“化工围江”难题,江苏常州市沿江1公里内31家化工生产企业全部签约关停。

铁腕治理,不留死角。沿江11省市积极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共抓大保护格局基本确立。扎实推进“4+1”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长江干线1361座非法码头彻底整改,腾退岸线158公里,拆除各类建筑物约234万平方米,对整治后的1213万平方米长江岸线进行复绿。建立了“负面清单指南+沿江11省市实施细则”的负面清单管理体系,实施了上海崇明、湖北武汉、江西九江等5个绿色发展示范区,开展了浙江丽水、江西抚州2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启动长江10年禁捕。长江流域水质明显改善,2020年前11个月,长江经济带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6.6%,较2016年提高13.3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0.4%,较2016年下降2.9个百分点……一系列综合治理“组合拳”之下,中华民族母亲河“颜值”不断恢复。


▲ 来自江西省永修县吴城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参观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宣教中心的动物标本(2019年12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重庆汉丰湖……如今,在长江流域沿线重要湿地,人们惊喜地发现,成群结队飞来的候鸟越来越多,人鸟共生的和谐图景正在呈现。

5年来,正是因为这个变与不变的绿色坚持,长江再次奔涌出生生不息的绿色波涛,生物多样性再显生机。





绿色发展 不遗余力

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从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三五”期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重庆市奉节县曾是全国有名的“煤城”,也是全国产煤“百强县”。煤炭产业一度贡献过全县一半的GDP和3/5的财政收入,发展煤炭产业虽能带来短期经济利益,但把山挖垮了,水挖断了,树挖死了,李白诗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美景也不复存在了。为此,奉节县决定重塑产业结构,通过推进煤矿企业停产转产,促进奉节从“黑色”发展转向绿色发展之路。如今,奉节脐橙、诗城等农旅产业名片,让奉节百姓吃上了“生态饭”。

绿色发展,不遗余力。5年来,越来越多的沿江省市像奉节县一样走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加快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同时,长江经济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步履同样又好又快。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2020年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生力军”升级成了“主力军”。

2021年1月5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5周年取得的成效,晒出长江经济带发展5周年的“成绩单”。

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司长罗国三表示,5年来,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5年的42.3%提高到2019年的46.5%,2020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高到46.6%。新兴产业集群带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最高的前15大省市中,长江经济带占了10个,而且多数城市的人均GDP超过10万元。2018年长江经济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3万亿元,增长7.4%。同时,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向好,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长江经济带的通用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从50.6%提高到52.1%。

综合运输大通道网络加速形成。长江干支线高等级航道里程达上万公里,14个港口铁水联运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沿江高铁规划建设有序推进,成都天府机场、贵阳机场改扩建等一批枢纽机场项目加快实施。截至2020年11月,长江经济带铁路、高铁通车里程分别达到4.37万公里、1.54万公里,比2015年分别新增9120公里、7824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37万公里,比2015年新增1.55万公里。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大幅提高。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合程度更高,上海洋山港四期建成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成为唯一吞吐量超11亿吨的世界第一大港,中欧班列线路开行达30余条。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形成。2016年以来,长江经济带新增8个自贸试验区、24个综合保税区,2019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

绿色发展试点示范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崇明、湖北武汉、重庆广阳岛、江西九江、湖南岳阳结合自身资源和禀赋特点,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浙江丽水、江西抚州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福建南平,在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征程中,绿色发展、践行“两山”理论已经成为该市发展的主旋律,他们的发展模式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发展样本。


▲ 沙鸥翔集,锦鳞游弋……随着长江水域生态持续改善,越冬候鸟用翅膀为长江流域投票,一幅人鸟和谐新景象跃然展现在眼前。图为白鹤在位于鄱阳湖湖区的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的湿地中栖息觅食。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完善。《长江保护法》于2020年12月26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成为我国首部流域法,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建立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体系,加快完善生态补偿、多元化投入、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等机制,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绿色发展示范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护绿”为本、产业“添绿”、科技“助绿”、“点绿”成金、推陈“革绿”,长江经济带的保护从5大方面也显现出发展成果。

在产业“添绿”,推进绿色转型升级方面,各地因地制宜腾退旧动能,综合运用市场、法律、政策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调整产业布局,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绿色产业体系。以江西九江为例,九江以化工园区“五化改造”破解化工围江难题,通过实施化工园区环境景观化、企业环保化、生产安全化、产业循环化、管理智能化改造,实现化工产业含“绿”量和安全系数双提高。

在科技“助绿”,培育发展新动能方面,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整合科教优势资源,强化“产学研”融合,提升绿色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利用率,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源。湖北武汉以科教资源优势助推创新发展,发挥武大、华科等高校和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集聚优势,通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线上平台,实现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和应用,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7%。此外,“点绿”成金,探索出“两山”转化新路径。合理挖掘自然要素价值,综合运用政府补偿和市场交易手段,丰富完善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差异化实现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财富。

5年实践证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辩证统一。共抓大保护不但没有影响沿江省市发展速度,还有力提升了长江经济带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人文荟萃,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而今持续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长江经济带战略,必然会让一个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的经济大区域蓄势崛起。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于馨



来源:CSHE1980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M1MzY5Mw==&mid=2652487940&idx=1&sn=b858f4be64026053fe9aa7fe08252259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