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生长塑造了现代生物多样性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1-20

来源:中科院古脊椎所

青藏高原是当今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生态单元, 拥有独特的生物资源, 在世界生物多样性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生代以来, 青藏高原地区经历了剧烈的环境变化, 出现了从“热带动植物乐土”到“冰期动物群摇篮”的转变。近年来高原古生物学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发现, 让高原环境巨变背景下青藏地区生物多样性演变历史的细节日趋清晰, 也为讨论这一生命历史进程对高原周边乃至更广阔地区生物区系的影响准备了条件。

20191120160252_c04455.jpg

鱼类和哺乳动物“土著物种本地起源”模式

Local origination of endemism of fishes and mammal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NEW RESEARCH

最近一篇综述文章基于高原古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 涵盖众多动植物类群, 总结了高原生物多样性的演变过程及其世界性影响。研究相关的论文题为“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为近期出版的2019年第49期《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学术专题“青藏高原新生代古生物及其生物地理学意义”首发论文,由中科院古脊椎所邓涛研究员领衔兼通讯作者撰写。

研究者通过综合新生代高原古生物重要类群的演化历史,总结了在高原生长影响下的三种生物演化模式:

土著物种本地起源

本地起源并“走出西藏”

途经西藏地区的洲际扩散

突出了青藏高原在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中的“演化枢纽”的地位。

20191120160252_c821fe.jpg

哺乳动物“本地起源并‘走出西藏’”模式

 Local origination and “Out of Tibet” of mammal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这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以来,以大量实证资料为基础的、对高原生长与生物演化耦合关系的首次系统表述。为认识高原隆升的资源环境效应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科学证据。

20191120160252_cb5761.jpg

 “途经西藏地区的洲际扩散”模式, 以臭椿和攀鲈为例

Intercontinental dispersals via Tibet, taking Ailanthus and climbing perches as examples

此项研究还有中科院古脊椎所吴飞翔副研究员、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周浙昆、苏涛研究员参与合作完成。研究受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  编号: XDB26000000  、XDA20070203  、XDA20070301)、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专项项目(编号:2019QZKK07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41430102、41872006)、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编号: QYZDY-SSWDQC022)、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项目(编号: GJHZ1885)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编号: 2017103)资助。

作者:吴飞翔

来源:IVPP1929 中科院古脊椎所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DIxMTQyNQ==&mid=2657262084&idx=1&sn=b0fdd7a0b6c6a48152fad8c87eb7a011&chksm=817a5a8ab60dd39c444345df1f77044a90baa2a32c4d7e6352f6dae5a22f63cec6b4d084d2d5&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生物多样性 青藏高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