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所在南海北部深海塑料垃圾分布与搬运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2-10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1月26日,Geology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教授钟广法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彭晓彤的合作研究论文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of plastic litter in submarine canyons—The role of gravity flows,报道了过去3年通过“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考察,在西沙北海底峡谷获得的关于深海底栖大塑料垃圾(macro-plastics)分布与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

该研究具有三方面意义:(1)底栖塑料垃圾占海洋塑料垃圾的70%以上,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但其在海底的搬运和扩散机制并不清楚。前人提出内潮、浊流等多种假说,但仍缺乏确切证据。该研究获得的关于底栖塑料垃圾的分布样式及其变化,为深海塑料垃圾的重力流搬运假说提供了重要证据。(2)深海底流活动不易观测,大塑料垃圾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造沉积物具有天然沉积物所不具备的特点,如鲜艳的颜色、特殊的形状、较大的粒径(数十厘米甚至更大)和较低的密度,因此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示踪剂,用于重建或追溯现代深海底流活动。(3)该研究发现的深海底栖塑料垃圾的非均匀、聚集式分布特点为未来监测乃至清理深海大塑料垃圾提供可能。

wt_a12302210210164338_a70cae.jpg 图1.(A)南海西北部海底地形、海流分布及西沙北海底峡谷位置示意图(底图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015);(B)西沙北海底峡谷水深等值线图,示深潜路径分布;(C)海底沉积物柱状样粒度分析结果。

wt_a72302021021164338_ae7b0c.jpg 图2.(A-B)多波束地形图,示塑料垃圾堆在冲坑1(A)和冲坑2(B)中的分布;(C-M)典型塑料垃圾堆的深潜照片,白色箭头代表推测的流体流动方向。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102/t20210210_4777951.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塑料 深海 海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