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坚教授实验室在Journal of Ecology上发表论文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1-21

来源:浙江大学

具有相同年龄的同一地区的次生林都具有相同的群落特征吗?显然不是的,至少会受到景观格局的影响。为了探究这一问题,2018年9月11日于明坚教授实验室在Journal of Ecology(IF5=6.52)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arger fragments have more late-successional species of woody plants than smaller fragments after 50 years of secondary succession”的研究论文,其中实验室刘佳佳博士后为第一作者、于明坚教授为通讯作者。 

生境片段化研究大多聚焦于老龄林破碎化之后产生的效应,但对次生林演替过程受片段化影响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以千岛湖片段化生境中次生马尾松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09-2010年和2014-2015年调查了29个岛屿上的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功能性状和群落结构等,探讨了生境片段化对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构建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小岛上的森林群落(相对大岛而言)拥有的总物种数较少且以演替早期物种为主,而动物传播和耐阴的物种较少;小岛具有和大岛上相似的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主要归因于快速生长的优势种马尾松的贡献;岛屿面积是次生演替的关键因素,而隔离度的作用相对较小;边缘效应影响物种和功能组成。总之,人工湖泊(水库)建设造成的生境片段化对植物群落的构建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使得小岛上具有相对较少的演替后期物种。因此,维持较大面积的森林斑块是快速演替的关键,在生态恢复实践中需要考虑景观格局,以加快次生林的演替速率。本研究还表明,基于成熟林得出的生境片段化效应范式并不一定适用于次生林。 

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全文链接:https://bes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1365-2745.13071

       


生境 群落 演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