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王春法同志在2017年全国高校科协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06-30


在全国高校科协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7年6月15日)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 书记处书记  王春法



同志们:


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高校科协建设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部署、全国“科技三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共同研究扩大高校科协覆盖面、提升高校科协发展活力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解决“怎么建、如何建好高校科协”的问题。


今年年初,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把科协基层组织建设作为2017年着力攻克的五大重点难点任务之一,明确高校科协覆盖率年内要超过50%。下面,围绕加强高校科协建设,我谈三点意见。


一、一年来高校科协建设进步不小,成绩喜人


第一,中国科协突出加大高校科协建设力度。 


一是加强高校科协建设顶层设计和统筹推动。2016年1月中办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密切与基层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推动科协组织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延伸,鼓励支持高校建立科协,适时建立高校科协联盟,为高校科协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2016年6月,中国科协九大新修订的《章程》中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高校科协等基层组织经批准可以作为团体会员加入中国科协”,这是对中国科协组织体系架构的重大创新,进一步拓展了高校科协的发展空间。


二是推动资源项目向高校科协延伸开放。中国科协积极梳理面向高校的项目资源,为高校科协发展提供平台、注入活力。中国科协九大代表选举和委员候选人推选工作中,首次专门拿出8个代表名额、2个委员名额用于推选高校科协代表;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各类科技奖项评选推荐均面向高校科协开放。其中,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6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首次将高校科协作为独立推荐渠道。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0个奖牌获奖团队中有5个来自高校,28名奖章获奖者中有8人来自高校,254名奖状获奖者中有98人来自高校;组织清华大学科协等多所高校科协选拔23名优秀高校科技工作者,推荐作为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后备人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重大调研课题及系列科普项目均面向高校科协延伸开放。


三是加强高校科协调查研究工作。开展“全国高校科协组织状况调研”,对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工作开展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为高校科协建设提供了基本数据支持。面向各省(区、市)科协和高校科协启动“战略性课题研究和示范活动项目”申报,拨付经费300万元,支持开展4个战略课题和9项示范活动,总结提炼高校科协工作理论,探索经验模式。指导江苏、湖北、陕西三省开展全国高校科协网络体系建设试点,在省级高校科协联盟建设和全国高校科协组织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第二,地方科协推动高校科协建设的机制

更加健全。


一是建立了一批制度规范。各地积极推进高校科协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将加强高校科协建设纳入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之中,对高校科协建设提出明确目标和任务要求。


二是创新工作方式。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结合各自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规定动作之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三是形成了典型品牌。陕西省科协依托省高校科协联合会,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和专业人才优势,组织开展“高校专家市县行活动”,实施“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受到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普遍欢迎。福建省科协积极将科协年会主会场活动、国际高层学术讲坛、海峡两岸科技交流活动、科技成果展示活动、院士专家科技创新大讲堂等优质学术资源配置到省内高校,委托高校科协承办,有力地提升了高校科协的知名度。山东省科协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吸引高校科协积极参与,赛事活动覆盖全省所有高校,直接参赛学生超过13万人,参与企业300多家,近2800名获奖学生被企业优先录用,受到高校、大学生、用人企业等各方面的热烈欢迎和充分肯定。



第三,高校科协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增强。


一是高校科协有效覆盖进一步扩大。2015年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印发《意见》以来,全国呈现出成立高校科协的热潮,2015年新成立58所,2016年新成立75所,目前全国共有900余所普通高校成立了科协组织。


二是高校科协联盟稳步发展。目前江苏、湖北、陕西已经成立了高校科协联盟,吉林、辽宁、天津、广东、北京、河北等正在积极筹划成立联盟。高校科协联盟有效地促进了各高校科协之间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提升了高校科协工作活力,有效带动了更多高校成立科协组织。


三是高校科协工作模式初步成型。有的聚焦学术交流,开展跨专业、跨院校、跨地域的学术活动;有的聚焦科学普及,充分整合利用高校科普资源,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开放实验室、标本室、博物馆、实验示范基地等场地;有的聚焦培养举荐人才,为校内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提供渠道;有的聚焦智库建设,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有的聚焦服务创新创业,为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搭建渠道;有的聚焦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优化学术环境,倡导科学规范;有的聚焦挂靠学会期刊管理;有的聚焦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



二、清醒认识高校科协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准确把握原因、推动解决


在看到高校科协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校科协建设现状离党中央的要求和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高校科协有效覆盖依然较小,

地区发展失衡。


目前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595所,其中仅有906所成立科协组织,仅占35%,尚有65%没有成立科协组织,距离覆盖率50%以上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不仅如此,高校科协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相当一部分省(区、市)高校科协覆盖率偏低,地区内多数高校还没有成立科协。一是有14个省(区、市)高校科协覆盖率不足20%,包括海南、内蒙古、上海、河南、山西、安徽、宁夏、天津、广东、贵州、甘肃、青海、黑龙江、云南等。二是有9个省(区、市)高校科协覆盖率在20%-40%之间,包括湖南、四川、山东、江西、河北、陕西、湖北、北京、重庆。三是有8个省(区、市)高校科协覆盖率在40%以上,包括江苏、新疆、吉林、辽宁、浙江、广西、福建、西藏。这些地区高校科协覆盖率相对较高,工作方法措施也比较得力,应予肯定。


第二,已有高校科协组织松散,活力不强。 


目前整体来看,高校科协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普遍较为松散,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很多高校科协没有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发挥应有作用,凝聚力不强,显示度较差,存在逐步边缘化的危险。


一是组织体制松散。目前已有高校科协中,独立建制的不足15%,绝大多数校科协秘书处与科研管理部门合署办公。合署办公虽然能够利用科研管理部门掌握的科技资源和工作平台,一定程度上便于工作开展,但往往由于没有专职人员、专门经费、独立办公场所,导致科协主体地位不突出,高校科协能够协调使用的资源有限。调查显示,50%以上的高校科协经费在5万元以下,43%的高校科协办公场地面积在30平米以下。高校科协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能力较弱,难以发挥科技群团的独特优势。


二是职责定位把握不准。职责定位不清和工作抓手缺乏一直是制约高校科协建设的突出瓶颈,相当部分高校科协没有自觉把科协工作融入高校发展大局之中,也没有把联系服务校内科技工作者作为安身立命的基本职能。调查显示,42%的高校科协没有向上级反映过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 35%的高校科协没有走访慰问过高校科技工作者,33%的高校科协没有表彰奖励过高校科技工作者。


三是会员覆盖面过窄。高校科协往往自我设限,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覆盖面均严重不足。调查显示,64%的高校科协团体会员中没有包括老教师科协、58%没有包括青年教师科协、75%没有包括研究生科协,41%没有包括大学生科协;在个人会员方面,40%的高校科协个人会员在100人以下,38%的高校科协个人会员在100-2000人之间,个人会员在2000人以上的仅有22%。


四是工作人员数量较少。高校科协主席、副主席以兼职为主,情有可原,也是必然之举,但超过60%的高校科协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仅有33%的高校科协既有专职工作人员又兼职工作人员,55%的高校科协兼职工作人员在3人及以下,形成无人干事的被动局面。



出现这些突出问题,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部分地方科协对高校科协建设的重要性认识

不到位,推动工作不积极。


相当一部分地方科协没有从政治高度认识加强高校科协建设的重要性,没有从强化对高校科技工作者思想引领的角度推动高校科协工作,对本地区高校科协建设缺乏统筹设计和长远谋划,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等靠要”思想和畏难情绪,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部署,态度上不积极。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印发《意见》后,中国科协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各省(区、市)科协传达学习并贯彻落实,但实际工作中仍有16个省(区、市)科协没有转发《意见》或根据《意见》制定本地区指导性文件,相当一部分省(区、市)科协没有召开高校科协工作会议。有资料表明,去年有28个省(区、市)科协没有推动高校科协开展决策咨询活动,22个省(区、市)科协没有推动高校科协开展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动,14个省(区、市)科协没有推动高校科协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甚至还有7个省(区、市)科协没有推动高校科协开展科学普及活动,4个省(区、市)科协没有推动高校科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而这些方面恰恰是科协工作的优势和重点领域,其他工作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对高校科技社团工作规律缺乏深入研究,

认识不清、把握不准,不会干的问题比较突出。


绝大部分高校对科协组织的宗旨性质和功能定位缺乏深入了解,不知道科协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高校科协应该做什么、如何开展工作,对外没有积极参与承接科协系统的资源项目,对内没有充分整合各部门力量加强协同合作, 往往是“上级安排什么就做什么”、“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觉把科协工作融入高校中心任务。一些高校科协开展的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社会服务活动规模过小、不成系列,工作面窄、显示度差,很难形成声势和影响。以中国科协面向高校开展的“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为例,全国承担此项活动的高校中,有2/3是放在校团委承办,仅有少数几所高校由校科协承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校科协缺乏学生组织管理及开展活动的经验,在设计和开发中学生感兴趣的营队活动方面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是校科协可以调配使用的学生志愿者有限,在组织管理学生志愿者方面的经验不如团委等有优势。由于高校科协工作没有硬性考核指标,一些兼职工作人员把兼职视同业余,形式主义严重,存在应付了事、责任意识不强等现象,积极主动作为、谋求科协事业地位的意愿不够强烈。


第三,科协资源向高校科协流动的体制机制尚未形

成,在调动发挥高校科协作用方面缺乏强有力手段。


多年来,中国科协对于高校科协工作既缺乏深入扎实的理论研究,也缺乏具体清晰的设计和行之有效的规划,指导各地科协、各高校科协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办法不多、力度也不够。据了解,中国科协面向高校开展的项目活动有20余项,但这些资源没有充分整合起来,不成体系,大多由高校内部的科研、人事等部门承担,高校科协基本上没有直接参与承接,中国科协的资源没有通畅充分地延伸到高校科协。中国科协九大《章程》规定符合条件的高校科协可以加入各级科协组织成为团体会员,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科协只在地方科协批复成立和备案,中国科协与高校科协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和推动指导关系,特别是对中央直属高校科协一直没有有效的联系机制。很多中央直属高校明确表示希望成立科协组织并接受中国科协的指导,但目前高校科协加入中国科协作为团体会员的具体条件、标准和程序尚未研究制定出来。


第四,高校科协建设和活动还存在

一些政策和体制上的约束。


高校科协作为跨部门、跨学院、跨学科的群团组织,具有校内联动开展工作的优势,能够独立建制当然比较理想。实际工作中,独立建制的高校科协工作开展确实明显好于非独立建制的高校科协,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协、华中科技大学科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协等独立建制的高校科协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尽管如此,由于受高校领导重视程度的影响和高校内部机构编制的限制,绝大多数高校科协都是与其它部门合署办公,其中不少高校科协处于无独立编制、无办公场所、无活动经费的“三无”状态,在整合资源、调动力量、协同推动工作方面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尴尬境地。同时,由于在动员对象、活动范围事实上与团委、工会等校内群团存在交叉重叠,彼此之间一定程度上是竞争关系,高校科协的不可替代性往往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第五,高校科技工作者对高校科协的

认同度、支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已有高校科协情况来看,不仅个人会员数量普遍较少,而且科协意识也比较弱,许多科技人员对科协组织缺乏认同感,不知道自己作为会员的权利义务,对高校科协建设发展漠不关心,部分高校科技工作者甚至不知道高校科协的存在。由于高校科协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手段不足、办法不多,在事关高校科技工作者切实利益的问题方面无法提供帮助,高校科协组织开展的一些活动缺乏吸引力,高校科技工作者参与热情不高,支持度较低,更不要说有什么获得感了。



三、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全力开创高校科协建设新局面



第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始终坚持高校党委的领导,切实发挥联系服务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对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定期组织召开高校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开展高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密切关注、准确把握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引领。有针对性地举办不同形式的国情研修活动,引导高校科技工作者深入领会贯彻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更好的掌握运用相关政策。通过“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等大力弘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引领高校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载体,打造系列主题活动,让更多高校科技工作者了解科协组织,参与科协活动,增强高校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组织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第二,融入中心服务大局,

在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以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为中心,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等核心业务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努力成为高校发挥多学科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一是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努力打造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高端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发展,参与学会和科技期刊建设,举荐优秀人才,助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二是积极参与高校科技智库建设,凝聚高校专家资源,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切实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依托“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等项目活动,支持高校师生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四是整合利用校内科技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全国科普日”主题系列活动,依托“全国高校科学营”、“中学生英才计划”等面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第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在举荐优秀人才、培育科学文化方面有所作为


加大对高校科技人才的表彰举荐力度,积极推荐提名优秀高校科技工作者参评两院院士、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杰出工程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国家和省级科技奖项。积极推优荐贤,通过科协渠道向国际科技组织举荐人才,选派专家学者参加国际科技交流和高端学术会议。支持和鼓励高校科技工作者加入学术团体,参与同行交流、获得同行认可。依托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项目,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育力度,支持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积极担负起引导高校科技工作者加强学术自律的重要职责,持续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贯彻中国科协等七部门共同发布的“五不准”。今年4月20日施普林格旗下《肿瘤生物学》杂志集中撤销107篇中国作者论文,涉事单位包括高校院所16家、高校附属医院59家,这表明高校仍然面临学术不端行为的严峻挑战。高校科协要大力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把学术诚信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推动学校完善科学道德建设机构设置,加大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营造良好学术生态环境。


第四,完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

在联系服务高校科技工作者方面有所作为


目前全国尚有1700余所高校没有建立科协组织,各省(区、市)科协要进一步加强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合作,科学分析本地区高校科协组织覆盖情况,摸清底数、建立清单、目标导向、分类推进,确保年内实现50%以上的理工农医和综合类高校成立科协组织的目标,同时建立长期目标,逐步实现高校科协全覆盖,真正把高校科协建设成为对高校科技工作者有强大吸引力的科协组织。工作过程中,要注意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协独立建制,配备独立的人、财、物。但同时也不片面追求“高大全”和“一步到位”,不能独立建制的就先合署办公,不能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的就先配备兼职工作人员,关键是先把组织建立起来,把工作开展起来,让高校科技工作者能够找到组织、得到服务。


一是要以中央高校和地方知名高校为重点。目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等知名高校尚未成立科协组织,有关省(区、市)科协要与教育厅密切合作,主动建立联系,主动提供服务,推动这些高校尽快成立科协组织。


二是要以省级高校科协联盟为抓手。高校科协数量较多、具有一定基础的省(区、市),特别是辽宁、吉林、北京、天津、广东、重庆、四川、河北等要尽快把联盟建立起来。已经建立高校科协联盟的省(区、市),要把联盟打造成为推动高校科协建设的中坚力量,推动联盟积极加强与各级学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构建区域高校科协组织网。


三是要以普通专科院校为突破。发挥地市级科协作用,推动更多专科院校成立科协组织,扩大有效覆盖。加强对已经成立的专科院校科协的联系推动,把握专科院校的特点,聚焦专科院校师生实际需求特别是职业技能发展方面的需求,积极搭建平台渠道,使科协组织在广大专科院校中形成声势影响。


四要充分发挥个人会员的主体作用。在继续吸纳大学生科协、研究生科协、青年教师科协、离退休教师科协以及院系科协成为高校科协团体会员的同时,大力发展个人会员,积极吸引更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加入科协组织、参与科协工作。加强对个人会员的联系服务和管理,定期召开会议、举办活动,了解困难需求,听取意见建议,提供服务帮助,切实提升高校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组织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第五,强化协同推动机制,

在形成合力加强高校科协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推动。中国科协将继续加强与教育部协同合作,共同推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协工作的意见》精神,研究制定和发布高校科协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完善高校科协组织制度规范,出台《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组织通则》和《中国科协发展高校科协作为团体会员实施细则》,为高校科协建设提供基本遵循和规范,推进高校科协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同时积极推动资源下倾、力量下沉,在人才举荐、奖项评选、项目申报、经费支持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


二是强化地方科协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各省(区、市)科协和教育厅要高度重视高校科协建设,加强沟通合作,明确责任分工,共同制定高校科协建设发展目标,共同部署落实任务。省(区、市)科协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明确高校科协成立的具体流程,理顺联系管理机制,为高校成立科协组织提供帮助和推动;教育厅要发挥高校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的优势,加强号召和引导,推动高校科协成为推动科研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大支持保障。


三是切实提高高校党委对高校科协的重视和支持。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推动高校党委以党建带群建,及时了解、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资源优势和独特作用,推动将高校科协工作纳入考核范围,明确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科协工作,定期听取汇报,加强对科协秘书处工作的领导,从人、财、物和办公场所等各方面为高校科协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四是加强高校科协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充分整合吸纳各方资源,采取专、兼、挂、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方式充实高校科协工作人员队伍。用好大学生科协,积极吸纳高校青年教师志愿者参与科协工作。定期举办高校科协工作人员培训,提升高校科协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高校科协工作宣传报道,推动不同地区高校科协交流经验、共享资源。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加强高校科协建设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需要上下联动、齐心合力,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希望大家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总结本地区高校科协组织覆盖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形成加强高校科协建设、提升高校科协活力、推动高校科协发展的思路措施,坚定信心、顺势而上,进一步把高校科协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入,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注:本文略有删减



高校联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