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发现大量侏罗纪恐龙足迹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2-08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 | 崔雪芹

20191208100220_c48682.jpg

承德发现的保存最好的一批肉食恐龙足迹

12月6日,中美澳科学家宣布,他们的研究团队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区的恐龙足迹研究,绝大部分足迹分布在承德避暑山庄。

这个世界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的地面上,有着世界罕见的将古生物遗迹化石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案例。

这些恐龙足迹数量大保存好,对研究恐龙的演化有重要价值,并对进一步探索恐龙行为习性、生活环境以恢复该地区古环境及其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安东尼·罗米里奥博共同研究,论文发表在古生物学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据邢立达介绍,本次考察发现了一个多元化的土城子恐龙动物群。

该动物群显然是由蜥臀目(包括兽脚类和蜥脚类)组成,其中又以兽脚类、鸟类占绝大多数。承德地区这些丰富的足迹记录表明,华北的恐龙演化记录基本上是连续的,从燕辽生物群开始,到土城子足迹动物群,再到热河生物群。

以带毛的恐龙、原始的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为代表,中国东北部的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举世闻名,前者距今约1.67亿年,后者约1.35亿年,这两个生物群之间存在巨大的脊椎动物化石记录空白。

从燕辽生物群到热河生物群,这一漫长的变化记录在土城子组中,目前仅发现有朝阳龙、宣化角龙和腕龙类的骨骼化石。

但是,土城子组发现过大量的恐龙足迹,是对动物群演变过程的重要补充。其中,河北承德就有大量的记录。

河北承德分布着一套较厚的地层,称之为土城子组。

土城子组的足迹化石第一次被报道是1992年。而后,该区域发现恐龙足迹的新闻就经常在媒体上出现。

2007年开始,邢立达团队陆续对麻地沟、避暑山庄、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成庙(小布达拉宫)等地的大量恐龙足迹化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邢立达团队重点考察了产出铺路石板的麻地沟足迹点,该足迹点海拔约800米,西坡和北坡均有民居分布,这些建筑不少都是由当地的石头搭建而成。目前在麻地沟遗留的足迹已经不多,而大量的足迹保存在避暑山庄的地面上。

经过详细的考察,研究者认为,该区至少保存了以下几种类型的恐龙足迹:

恐爪龙类足迹,产于麻地沟足迹点,平均长度为8.7厘米,足迹具有两趾印痕和圆形脚跟,这种形态表明了其与恐爪龙类的亲缘关系,被归入伶盗龙足迹。

还有一种是实雷龙足迹和跷脚龙足迹,分布在承德各个足迹点,这些三趾足迹至少有140个足迹,其中130个是完整的足迹。

另外一种是韩国鸟足迹,分布于麻地沟足迹点,该足迹点保存了至少四条连续的三趾行迹。

再就是可能的雷龙足迹,但由于保存较差,没有行迹,目前还不能完全确认。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RETRES.2019.104310

来源:china_sci 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E5MzIzMg==&mid=2654262001&idx=2&sn=99366e7576dff489165b89142dd159a8&chksm=84b43c0eb3c3b518a1f6b61b924a52f3af3b117ae3591f0f51342a06d7609fb3d05d98d1ec79&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恐龙 侏罗纪 承德避暑山庄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