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狼疮日|曾小峰:推广新指南,规范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及达标治疗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5-10


2021.5.10


世界狼疮日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经典的自身免疫病,病情异质性强,个体化诊治要求高。尤其在我国,SLE的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为70/10万—100/10万,患病人群超过100万例;且出现狼疮肾炎的比例高达47.4%,另有神经精神狼疮、肺动脉高压等脏器受累表现,病情较其他种族的SLE更为严重,因而一直是风湿免疫科医师必须面对的挑战。伴随学科的发展,我国SLE患者的预后虽已有了显著改善,10年生存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50%升至目前的89%,5年生存率亦达到94%,与国际水平相当,但是SLE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在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平台期,且患者25~30年的生存率出现明显拐点低至30%。残酷的现实是,我国平均发病年龄30岁的SLE患者,至55~60岁时超过一半患者死亡,前期死因的前三位依然是感染、神经精神狼疮、狼疮肾炎,而后期肿瘤、心脑血管病亦逐渐浮出水面。

诚然,风湿免疫科医师均非常认同早期诊断、活动期诱导缓解及缓解期维持治疗对SLE至关重要,但如何实现SLE的早期诊断?如何设定SLE的治疗目标?如何选择药物控制或维持SLE的病情?如何诊治SLE不同的脏器受累?如何控制SLE的重要并发症?鉴于此,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为广大风湿免疫科同仁,尤其是青年医师、基层医院的医师提供SLE规范诊治建议,希望整体提高我国风湿免疫科对SLE的诊治水平,推进早期诊断,达标治疗,最终改善SLE患者的长期预后。

为推进SLE的早期诊断,本指南提出"推荐使用2012年系统性狼疮国际临床合作组(SLICC)或2019年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提出的SLE分类标准对疑似SLE患者进行诊断",而未再推荐最为熟悉的1997年ACR提出的11条标准。这是基于国际对3个SLE分类标准的验证结果,2019年EULAR/ACR、2012年SLICC、1997年ACR提出的SLE分类标准的敏感性分别为96%、97%、83%,特异性分别为93%、84%、93%。提示,2019年EULAR/ACR和2012年SLICC提出的SLE分类标准提高了敏感性,更利于SLE的早期诊断。SLE分类标准的变迁体现了对SLE认识的演变及对早期诊断意识的不断提高。

达标治疗的理念已在国际风湿免疫学界深入人心,RA的达标治疗、痛风的达标治疗均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面对表型复杂的SLE,本指南提出了"控制疾病活动,减少复发和药物不良反应,降低累及器官损害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的原则,实是寓意深刻、字字珠玑,却又难以把握。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至关重要的是设定操作性强的SLE治疗目标。自2014年EULAR提出SLE的达标治疗后,国际上一直在研究并验证SLE的缓解标准/低疾病活动度标准,至2017年国际工作组提出了SLE缓解标准的共识。细致分析这些标准,内涵基本相同,(1)病情:无临床活动/可有血清学活动;(2)治疗:允许使用抗疟药、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长期耐受的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值得一提的是,本指南将SLE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评估与治疗策略逐步细分,着力推进达标治疗。

我国SLE患者病情重,往往使风湿免疫科医师在确诊后治疗更为积极,更倾向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更倾向联合免疫抑制剂,希望更快地缓解病情,希望更早实现SLE的治疗目标。在强调SLE达标治疗的当下,似乎这样的"降阶梯"策略是必然的方向。然而,我国SLE患者死因中始终处于首位的是感染!本指南清晰地指出,应及时评估SLE患者可能的感染风险因素,积极识别、预防和控制感染。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只有平衡SLE达标治疗的强度,注重鉴别SLE发热的原因,进一步研究预测SLE并发感染的风险模型、预防策略,才能在追求"达标而不感染"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挑战SLE,《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是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继《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和《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后,再次集众多专家经验和智慧发布的系列指南之一,彰显风湿免疫学界战胜风湿病的决心。我国风湿免疫学科已经历了30余年的艰难发展,2019年迎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综合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立,国家医保目录中多个风湿免疫药物的准入,学科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机。本指南定会助力专科医师培训及SLE的规范诊治,但仍有诸多问题难以从本指南中获得满意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共同担当,需要更多的跨学科专家关注SLE,进一步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相关研究,为今后SLE指南的更新积累更多循证医学的证据。

——本文摘自:李梦涛,曾小峰. 系统性红斑狼疮:推进早期诊断,达标治疗,改善长期预后 [J] . 中华内科杂志,2020,59 (03):169-171. 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20.03.001



编辑:孙阳鹏

排版:高   冀

来源:cmaxxdb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g4ODE3NA==&mid=2247528516&idx=2&sn=e9c69f0fe26514f0de4f622d75dd73b2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