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博士林紫:别让你的焦虑,拖累你的人生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2-14

来源:中外学术情报

20多年来,在我的咨询室里,我看见了太多人的焦虑。奇怪的是,所有的人都忙着赶路,脑子里反复念着“快点快点”,拖延症却越来越严重。

——林紫心理机构创始人.林紫

全民焦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

父母为儿女焦虑,儿女为学业焦虑,老板为企业焦虑,员工为业绩焦虑,丈夫为家庭财富焦虑,妻子为婚姻关系焦虑……

我也看到很多人,拼命让自己优秀,时刻担心错过什么,想摆脱焦虑,最后却掉进越努力越焦虑的怪圈,或者顶着压力没有很好地排解,越来越丧,逐渐转化为失眠、抑郁,人生蒙上一层灰色。

正是这样,这些年我开始研究一个问题,让我们如此焦虑的根源是什么?究竟怎样才能不焦虑?

幸运的是,20多年的心理学研究历程、20000多小时的个案时长、上万名来访者的咨询,让我能站在一个全面的层次,看待这样的委屈和焦虑。

我明白,几乎所有焦虑的背后,归根到底都指向同一个问题——你从未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不懂自己、不接纳自己、不放过自己。心灵无法追赶上脚步,所以走得越快,错得越多。

01.

生命中最难的,不是没人懂你

而是你不懂自己

不懂自己,所以不断向外寻找,迷茫焦虑。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1998年,我创办了国内最早的非药物心理咨询机构——林紫心理机构,为内心迷惑、慌乱的人提供憩息。市场淘汰机制很残酷,团队里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有人困惑于是否应该更商业化,有人担心发展和奉献如何平衡,寝食难安。

但我反而不太为此焦虑,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如果我想用它赚钱,我所学的外语和法律专业,都可以很赚钱。如果我在意的是利润,员工们可以接更多的单子。但如果他们要为此牺牲生活品质,这就有违我的初衷了,所以我宁愿让他们活得更从容些。

很多人说我太“宠”员工,每年年会上,我就成了最大“垃圾桶”。似乎每个人都有压力、焦虑向我倾诉,他们问我:林老师,我知道你的压力是最大的,我们都可以倒向你,但你向谁说去?

我的王牌是,真的懂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在十字路口清楚该舍什么,该得什么,即便艰难,内心也不再迷茫困惑、焦虑不安。

这么多年,我见过的很多人,懂了很多道理,却唯独不懂自己:

不懂自己,所以在人生的选择面前,常常纠结迷茫,选错方向。

不懂自己,所以只能不断地向外寻觅,弥补内心的空洞。

不懂自己,所以特别渴望别人的肯定和物质满足,提高存在感和价值感。

但来自外在的心理补给是流动的,不确定的,依托于这样的力量来源,工作、生活、社交、情感,任何一方面哪怕一件小事的焦虑、压力,都能轻易打乱你的节奏,自然惶惶不可终日,一团乱麻,你皱着眉头,觉得这是个糟糕人生的开始。

02.

生命中最可怕的,不是失败

而是你不能接纳自己

不接纳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成为今天的自己,所以,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卸不下重重的压力,焦虑丛生。

我的来访者中,有一位销售精英,刚升职就遇上一大堆让他无比焦虑的问题。为了完成业绩,他亲自上阵销售,却被领导误会只顾自己不顾团队;加班越多,太太的抱怨也越多,两人吵架不断,他陷入了整晚整晚的失眠……

我问他:“如果超额完成业绩,你最想谁看到?”。他愣住了。想了好久才说:“我爸爸……”。你也许也很奇怪:跟爸爸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他从小一直活在爸爸的打击和否定里,一直想努力证明自己给爸爸看。职位的提升,让他不仅没有变自信,反而更加担忧和怀疑自己。面对太太的抱怨,他也本能地重复了父母之间的模式——暴跳如雷、而不是正面沟通。

缺少父母肯定的小孩、复制原生家庭的伴侣、被困童年阴影的大人……正是这些“看不见”的自我,导致很多人问题集中爆发,生活像被打了无数个解不开的死结。

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你懂了吗?看到自己,接纳自己,永远是比折磨自己更高效的、快速适应世界的方法,否则便是背负着重重的面具满负荷前行,真实的部分被掩盖起来,焦虑、愤怒和痛苦就会占据你的心,拖垮你的人生。

03.

生命中最累的,不是四处奔波

而是你不放过自己

不放过自己,所以越努力越焦虑,越焦虑越迷茫,时刻担心错过和失去些什么、担心未来会怎样…

我和我的团队服务过3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外交部等等。我发现,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人们其实都面临着一样的心灵困境。

我的咨询室里,不少来找我倾诉的来访者,总能数出自己身上一大堆“问题”:

对自己的习惯不满意,想要自己更高效,早睡早起,作息规律,有长远的学习计划

对自己的外表不满意,希望自己再瘦一点高一点,眼睛再大一点,皮肤再白一点

对自己性格不满意,最好活泼外向,乐观积极,在人群中有号召力、受到欢迎

此外,这些年我还发现,事业心、上进心、责任心强的“卓越强迫症”人,尤其不肯放过自己,要求自己面面俱到,见不得自己不上进、不完美的样子,每天逼着自己“赶路”,强行做很多超支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别人施压,自己已经压得喘不过气来。

你也是这样吗?

急切地想要变得更好,想要一步到位,完美地处理好一切,但越是这样,反而越焦虑。越想要变得更好,越没办法专注在当下,甚至对开始讨厌自己,讨厌这种“努力”。又因为潜意识抗拒这种无休止的上进感,变得拖延,立下的目标更多,挫败感更强烈。

最后你会明白,更多的努力,并没有让你成为更理想的自己,相反,不断透支自己,你离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人生变得焦灼失控。

04.

不焦虑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well-being,比幸福多一点

不焦虑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能让你在奔忙和追求的时候找到确定感不再恐慌迷茫,能在人生关键节点做出真正对的选择,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一点。

生活的更好,意味着无论遇到什么挑战,外在表现的更从容、不焦虑,内在有充足的安全感、自信与笃定,达到well-being的状态。Well-being,中文将它翻译成幸福,实际上它比happiness所表达的幸福还要多一点。它包括了:健康、满足、接纳、祥和,和心灵的自由。

当你处于Well-being的状态,你会发现,原来真正不焦虑的人生,不是我们找到了所有问题的答案,而是,允许没有答案的问题存在,同时接纳自己生而为人的局限。

心理学大师霍尼说:一个人要想真正成长,必须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时,又有所追求。认识自己这件事越早越好,但想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大多数人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跳脱出来。

心理学是处理自我关系最好的方式之一,它帮你看见:你和外界的所有关系,其实都是你自己和自己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关系。解决好与自己的关系,关于成长、发展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这些年,我越来越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心理学的普及和早期教育上来。我希望,能够让更多朋友,有机会系统地学一点对自己有用的心理学,看清自己,从容生活。

因此,我把做心理咨询和培训这20年来的积累和所思所感,凝聚成一条线索,录制了100与你有关的心理学课,为你准备了20多个心理学技术和工具。希望学完后,你可以获得终身受益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读懂自己,与自己和解,在焦虑的时代,过不焦虑的人生。

▶ 我会和你一起跨越心灵的四季

第一季,认识自己、不盲目;第二季:发展自己、不后悔;第三季:超越自己、不畏惧;第四季:放过自己、不纠结。带你超越自卑,获得自信,摆脱无助,习得乐观,远离焦虑,找到内心的安宁。

▶ 每一季,我准备了5周与你相关的话题

悉心挑选与你最有关联的心理学故事,运用空椅子、房树人、自画像等20多个心理技术与工具,帮助你所学即所用,系统的梳理自己,梳理生活。每周还会有一次彩蛋时间,“敲开”一个问题与你互动。

▶ 20年咨询经验,15个心理流派的知识

在课程里,我会把20多年来的咨询经验精炼其中,你会听到20个流派和100多条核心观点和技能,以更多元、更广阔的视角,收获更牢靠、更扎实的心理学基础;

▶ 以人为镜,从100个真实案例,照见自己

我从1万多个咨询案例中筛选了100个来自于他人的真实小故事,你将会通过倾听他人的苦恼与困惑,来觉察和探索自己的人生;

我希望,课程结束的时候,你可以合上耳朵、安然入睡,可以枕着自己的小确幸、会心一笑地说:“我感觉到了,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愿这100堂课传递专业与爱,让你的生命如花,次第开放。

▍讲师介绍

20191214040120_0c3fc2.jpg

林紫

心理学博士

专注心理咨询20年

影响中国心理学50人之一

创办国内最早最大的非药物心理咨询机构

著有《心理学的帮助》等畅销书籍

为微软、苹果等数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外交部、公安部等各级政府领导,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举办了1000+场的心理讲座与培训,咨询个案时长超过2万小时。培训及督导过1000+咨询师

先后参与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等的心理援助和灾后心理重建工作,帮助数十万有需要的个人与家庭。

20年的心理工作,我接触了太多人的焦虑,而不焦虑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都可以用心理学梳理清楚。

▍大咖推荐

20191214040120_0dc311.jpg

▍课程大纲

20191214040121_119cfe.jpg

来源:Academic_Information 中外学术情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MjYzMzAxNw==&mid=2247498357&idx=4&sn=3073918d2577632f5e70e9b105e97dda&chksm=e8283723df5fbe3581041e8e4e7f16ebb5042bb5a6373a9afb7ffda903aed0ca86869e42570f#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心理学 生活 心理 问题 心理学发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