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宝琴:33年的初心坚守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2-18

20191218000455_7aebc9.jpg

“从青春芳华到两鬓染霜,从青春质朴到儿孙绕膝。33年来,我见证了中国石油大学成人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见证了一代石大成教人挥洒青春和热血,谱写石大继续教育新的篇章。成绩的背后,是很多人的不求回报、默默付出,我也是其中一员……”

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下简称“石油大学”)201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上,作为8名“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代表,来自石油大学中原油田学习中心的教师贺宝琴用质朴的语言,分享了她33年如一日坚守办学初心,无私奉献、矢志不移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一次选择

1985年,石油大学(时称“华东石油学院”)恢复函授招生,位于河南濮阳的中原油田学习中心成为学校当年授权的首批函授站之一。第二年,时年22岁的贺宝琴调入中原油田学习中心工作,与石油大学继续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3年。

上世纪80年代,没有计算机,更没有互联网,学习中心与学校的一切联系都要靠书信完成;交通条件不发达,从河南濮阳乘车到山东东营要经过长达两天一夜的长途跋涉。贺宝琴每年寒暑假都要带着学生去石油大学参加面授,每次都长达半个多月。

在这期间,她与学生们同吃同住,既是带队老师、联络员,又是后勤保障员、学生出行向导,与大家结下了深厚情谊。一些学生因家庭、工作或学习原因产生放弃的念头,她便会陪学生聊聊家常、嘘寒问暖,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鼓励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大家对她既信任又依赖,她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知心大姐”。

她用一个微笑、一杯热茶、一句问候,温暖了身边每一位学生的心,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贯穿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中,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好评。

“虽然工作很累,但一想到工作、学生,我就会满心欢喜、欣慰不已。”贺宝琴说。陪着妈妈去石油大学工作,也成为贺宝琴儿子童年中一段难忘的记忆。

亏欠家人

对工作多一份投入,就意味着对家人多一份愧疚。谈到这里,贺宝琴眼中含泪,声音也变得哽咽了:“没有陪老父亲走完最后一程,成为我一生的遗憾……”

2014年7月,贺宝琴身患帕金森病的父亲因肺部感染住进了医院。她偎依在病榻旁,看着老父亲期待的目光,很想就这样一直陪在父亲身边,尽一尽孝心。可是由于工作繁忙,她白天很少有机会在医院陪护,只能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才赶到医院。最终,贺宝琴的父亲溘然长逝,她因忙于工作而没能送老人最后一程,这也成为她一生的遗憾。

随着年龄的增大,近年来贺宝琴身体不是很好,患上了糖尿病、冠心病。为了不耽误工作,她总是把住院治疗的时间安排在年薪假或国庆长假期间。家人不解地对她说:“人家过节都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快快乐乐的,你却要去医院打针输液,改个时间吧。”她总是乐呵呵地劝家人说:“我们欢聚的时间以后还会有很多的。”

就这样,贺宝琴用自己的开朗、乐观、热情,掩盖了个人的烦恼和病痛,没有耽误一点工作,也没有给学生带来任何不愉快。

初心不改

参会期间,贺宝琴特意佩戴的一枚金灿灿的奖章,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她说这是2005年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创办50周年大会上,学校专门为校外学习中心工作时间长达20年以上的“老成教”颁发的,当时只有10枚,“那是对我工作、坚守的肯定,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石油大学教育发展中心党委书记马国刚、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孙汉梅表示,他们从1989年就认识贺宝琴,当时她对工作就特别认真负责,30多年从来没有变过。

在现场,会务组的每位同事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贺宝琴为大家精挑细选的水杯,她利用休息时间,为每个杯子织好了漂亮的毛衣杯套,这让大家喜出望外。贺宝琴说,这寓意着她将与石油大学同行“一辈子”。

回首过去的33年,她颇为感慨:“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能够在学生成长道路上帮他们一把,是为师者至大的幸福和快乐。我与石大继续教育结下的不解之缘令我倍感自豪,能够为石大继续教育事业尽一份力量,是我此生的荣幸。”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2/352119.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贺宝琴 石油大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