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结肠炎及炎症性肠病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2-21

来源:药学进展

原标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与北京大学在儿童结肠炎及炎症性肠病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742109, 31770978)等资助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与北京大学合作研究,在儿童结肠炎及炎症性肠病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 “Mucosal Profiling of Pediatric-onset Colitis and IBD Reveals Common Pathogenics and Therapeutic Pathways”(儿童结肠炎和炎症性肠病的共性发病机制与靶向治疗通路)为题,于 2019 年 11 月 14 日以长文形式在 Cell(《细胞》)上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 cell. com /cell/fulltext/S0092-8674 (19) 31177-8。

  儿童结肠炎(不具备典型的克罗恩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症状,colitis)和儿童炎症性肠病(Pediatr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PIBD,主要包括克罗恩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严重影响着婴幼儿生长发育,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尤其是 PIBD 反复发作、治疗有效率低且费用昂贵。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在 2014 年发文将结肠炎归入 PIBD,但未形成普遍共识。研究团队为探明儿童期结肠炎和儿童炎症性肠病是否存在共性致病机制及相应的防治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了对照组、结肠炎和 PIBD 各亚型间结肠黏膜的免疫与非免疫细胞的组成、转录特征及分子通路富集情况,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阐述了中国结肠炎和 PIBD 易感基因及受累细胞亚型。通过肠道免疫细胞表型分析和体内外实验证实胞内第二信使环状单磷酸腺苷(cAMP)缺乏导致肠道免疫微环境紊乱是这两类疾病的共性机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成纤维细胞富集,并趋使高表达磷酸二酯酶 4B(一类降解 cAMP 的胞内酶,PDE4B)的巨噬细胞浸润,这类细胞因 cAMP 缺乏导致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α 过度分泌;cAMP 的缺乏还会导致结肠上皮 T 淋巴细胞表达 CD39 下调,CD39 是细胞表面酶分子,可降解 ATP 和 ADP,从而引起 ADP 累积,诱导血小板在肠黏膜富集、活化并释放 5 - 羟色胺。进一步发现靶向抑制 PDE 提高胞内 cAMP 的临床药物双嘧达莫可以上调 CD39、抑制巨噬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因子的分泌、活化血小板。同时,在动物实验和小规模临床试验中双嘧达莫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研究阐明了儿童结肠炎和儿童炎症性肠病的共性发病机制,开拓了利用第二信使激动剂治疗 PIBD 以及其它类型胃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新领域。

20191221020524_4c3bf3.jpg

该课题的技术路线与致病机制

来源:ppsyxjz 药学进展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Y3ODExNQ==&mid=2651307844&idx=4&sn=e6423c7935be05cfe2063d4dfbf34408&chksm=8bf4e948bc83605eb6e75b95af24fe7f63e2e0ad79ab51ced2647be30b183d802d3d28554201&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技术 机制 进展 药学

推荐资讯